|怀念“童话爷爷”严文井——小溪流的歌依然欢畅( 二 )


|怀念“童话爷爷”严文井——小溪流的歌依然欢畅
本文图片

严文井“自剖像”
严文井从湖北省立高级中学毕业后 , 到北京图书馆工作 。 1938年5月 , 他离开日军占领的北平 , 来到革命圣地延安 , 先在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 后转到鲁艺当教员 。 火热的抗日生活与亲密无间的同志关系 , 使他常常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 , 并联想到现在的孩子与未来的孩子 , 决定为孩子们写童话 。
1940年 , 他一口气写了9篇 , 他把8篇(有一篇丢失了)编成一本书:《南南与胡子伯伯》 , 出版后深受孩子们的欢迎 。 那一年 , 他25岁 , 从口头创作童话的小哥哥变成真正成为用笔为孩子们写童话的作家 。
严文井到东北任《东北日报》副总编辑后 , 没忘记孩子们和童话 , 他又写了《丁丁的一次奇怪的旅行》 。 1955年 , 他调到北京 , 担任中宣部文艺处副处长、中国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等职务 。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 , 笔耕不辍 , 1954年出版了《蚯蚓与蜜蜂的故事》、《三只骄傲的小猫》;1958年出版了《唐小西与“下一次开船”港》;1959年出版了《小溪流的歌》;1979年出版了《严文井近作》 。
严老特别有爱心 , 他喜欢猫 , 据说最多时养了七只 。 去他家拜访时 , 我们见到他家里有一只肥胖的大白猫 , 经常围绕在他身边转来转去 , 有时会跳上严老的膝上 。 严老总是一边和我们聊 , 一边轻轻地爱抚着大白猫 。 严老性情柔和 , 所养的猫也非常温顺 。
严老容易动情 , 这也是他创作的动力 。 我印象最深的是对他的一次采访 , 那是1981年 , 严老率作家代表团访问菲律宾归来后 , 《北京晚报》的资深编辑张沪女士邀我写一篇严老的专访 。 严老在采访中向我讲述了这样一段见闻 , 代表团在菲律宾儿童文学协会主席阿巴拉朵夫人的陪同下访问了美丽如画的布锡湖 , 当地居民为代表团演唱了一首著名民歌《母亲》 , 其中有几句歌词是:“母亲 , 如果你的孩子不争气/你就把他扔进水里去吧/可是呀 , 母亲/你不会忍心看孩子在水里飘流吧/你还是会把他从水里捡回来的吧……”严老对我说:“这首淳朴动人的民歌叩击着我的心灵 , 它美好的主题 , 激起我要写一个关于母亲作品的愿望……我要用有生之年歌颂祖国——母亲 。 ”我听后很感动 , 之后写了《热爱儿童 , 热爱母亲》的专访文章 , 登载在《北京晚报》上 。
婚礼上的惊喜
说到严老与我们夫妻之间的情谊 , 不仅仅是师生、作者与责编 , 他还是我们的证婚人 。
起初 , 严文井是蔡洪声的上级领导 。 1964年冬至1965年春 , 严文井作为四清工作团的团长被派往山东曲阜搞“四清”运动 , 刚从南开大学中文系毕业的蔡洪声是他的秘书 , 两人相处半年之久 , 渐渐地从上级与下级变成朋友 , 回京后蔡洪声经常去他家求教 。
一九六六年的早春二月 , 我与蔡洪声缔结姻缘 , 他当时所在的单位中国作家协会为我们筹办了一场简朴而又温馨的婚礼 。 时为中国作协党组副书记的严文井主持婚礼 , 给了我俩一个大大的惊喜 , 严老事先也没有跟蔡洪声透露过风声 , 想必就是要制造这样一个喜剧效果 。 他的致辞简短而又风趣 , 赢得嘉宾们一阵阵欢声笑语 。 对于步入社会不久的年轻人 , 我们能有这么声名显赫的大作家当证婚人实属三生有幸 , 终生难忘 。
婚后 , 我也时常同蔡洪声一同前往严老家 , 那时还不兴叫“老师” , 而是无论什么资历 , 都互称为“同志” , 我们也叫严文井“文井同志” 。 严老家最早在东总布胡同60号 , 小四合院破旧且光线不太好 , 客厅摆设简单 , 书房尤其狭窄 , 但书籍琳琅满目 。 来访客人众多 , 都是同事、作者、文学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