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游览山中古寺,写下一首名诗,颇有禅意,颈联堪称炼字典范

王维的诗 , 总是能带给人一种心灵上的宁静与和谐 , 比如一句“明月松间照 , 清泉石上流” , 极尽山中月景之神韵 , 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行到水穷处 , 坐看云起时” , 惬意之中颇具禅意 , 让人心向往之 。
|王维游览山中古寺,写下一首名诗,颇有禅意,颈联堪称炼字典范
本文图片

晚年的王维颇为好佛 , 一些诗歌往往在若有若无间通向禅意 , 让人在感受到“诗中有画 , 画中有诗”的同时 , 还能体味出不一样的感觉 。 比如下面这首《过香积寺》 , 便是王维游览一所山中古寺时所写下的名作 , 虽然全诗旨在描写山寺之幽深宁静 , 但王维并不正面描写 , 而是通过周围景物进行侧面烘托 , 最后又引出佛家术语 , 提出“安禅制毒龙”的高深境界 , 不仅构思巧妙 , 而且极具禅理 。 其中颈联的“泉声咽危石 , 日色冷青松” , 更是意境高妙 , 用字精巧 , 历来被公认为炼字的典范 。
【|王维游览山中古寺,写下一首名诗,颇有禅意,颈联堪称炼字典范】过香积寺
唐·王维
不知香积寺 , 数里入云峰 。
古木无人径 , 深山何处钟 。
泉声咽危石 , 日色冷青松 。
薄暮空潭曲 , 安禅制毒龙 。
开头两句 , 便写得极有趣 , “不知香积寺 , 数里入云峰” , 你看 , 诗题目中明明说是“过香积寺” , “过”即访问、探访的意思 , 可既然是去访问香积寺 , 又说“不知” , 可见诗人之洒脱 , 或许只是偶然听人说起过香积寺的幽深美妙 , 大致知道方位而已 , 诗人便心血来潮 , 兴致冲冲地前往了 , 正因为不知道具体的方位 , 所以诗人才会“数里入云峰” , 在茫茫深山中寻找 , 跋涉数里之后 , 就进入到了云雾缭绕的山峰之中 。 诗人这样写 , 无疑是突出香积寺的隐秘深邃 , 还未到寺 , 已然如此幽深 , 这种侧面烘托 , 令人心向往之 。
|王维游览山中古寺,写下一首名诗,颇有禅意,颈联堪称炼字典范
本文图片

接着诗人描写所见之景 , 所听之声 , “古木无人径 , 深山何处钟” , 诗人在山间游览 , 满目所见的 , 是参天的大树 , 是杳无人迹的山路 , 正当诗人迷失方向的时候 , 突然山谷中响起了几下钟声 , 这使得原本就寂静的山林 , 蒙上了一层朦胧神秘的感觉 , 更显得这深山的安谧宁静了 。 这几声钟响不知在何处 , 只在群山之中 , 云深不知处 , 这也给诗人燃起了寻找的希望 , 诗人的心情 , 变得更加沉静和惬意了 。
颈联是千古名句 , “泉声咽危石 , 日色冷青松” , 这是诗人所见之景 , 但是在手法上却进行了巧妙的处理 , 以倒装的形式展现了出来 , 突出了环境的幽冷 , 有声有色 , 直如图画一般 , 而且炼字精巧 , 上联一个“咽”字 , 写得极其生动 , 山中石块耸立 , 泉水从群石中轻快地流淌而下 , 发出呜咽之声 , 使人如临其境;下联一个“冷”字 , 也极尽其妙 , 夕阳的余晖涂抹在一片幽深的松林之上 , 可不就是带给人一种幽冷的感觉嘛!这两句 , 不仅是景色描写 , 更是诗人心境的直接反应 , 所谓景中带情也 , 这样的佳句 , 的确是王维的才子手笔 。
|王维游览山中古寺,写下一首名诗,颇有禅意,颈联堪称炼字典范
本文图片

末尾两句 , 写诗人终于到达了香积寺 , “薄暮空潭曲 , 安禅制毒龙” , 经过艰难的跋涉 , 天色昏黑时 , 诗人来到了香积寺前 , 看到了寺前的水潭 , 这里“空”字比较难理解 , 这其实并不是没有的意思 , 而是一种宁静的感觉 , “空”是王维很喜欢用的字 , 他的不少诗中 , 都有类似的用法 , 比如“空山新雨后”、“空山不见人”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