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者体验和展品安保之间的平衡一直是难题 , 但人类对艺术的基本尊重 , 不但是人类自身的文明准则 , 也是最有效的“博物馆之盾” 。
据报道 , 当地时间5月29日 , 藏于法国卢浮宫的镇馆之宝《蒙娜丽莎》遭遇蛋糕袭击 。 一个坐着轮椅、乔装为女性的男子从轮椅上站起来 , 将蛋糕抹在了《蒙娜丽莎》前的防弹玻璃上 。 也幸得防弹玻璃保护 , 这幅世界名画并未被破坏 。
本文图片
被涂抹蛋糕的《蒙娜丽莎》 。 图据澎湃新闻
当袭击者被安保人员带走时 , 高呼:“想想地球吧 , 艺术家们都想想地球 , 所有的艺术家都要为地球考虑 , 这就是我这样做的原因!”打着环保的名义来破坏名画 , 不得不让人感叹其脑回路 。 这种极端行为于理不容 , 也触犯法律 。
作为世界第一名画 , 《蒙娜丽莎》的命运相当波折 。 1911年 , 它曾有过被盗经历 。 1956年则堪称其灰暗的时光 , 那一年 , 它遭一名破坏者泼硫酸 , 下部严重损坏 , 几个月后又遭另一名破坏者投掷石块 , 导致局部颜料脱落 。 从此 , 《蒙娜丽莎》就成为世界上被保护最严密的艺术品之一 , 一直被防弹玻璃保护 , 画作前还有硬质栏杆 。
这次为《蒙娜丽莎》免遭奶油损毁立下功劳的防弹玻璃 , 是卢浮宫于2019年10月新更换的设备 , 不但保护升级 , 也更为透明 。
【蒙娜丽莎|快评丨《蒙娜丽莎》被抹蛋糕,对展品的保护和亲近如何两不误?】之所以需要透明 , 是因为名画的魅力在于细节与光影 。 放一块玻璃挡在前面 , 清晰度大减 , 也影响光线与视角 , 会降低参观者对艺术的感知 。 事实上 , 近年来对“罩子里的《蒙娜丽莎》”的批评声音很多 , 认为玻璃让蒙娜丽莎变得模糊 。
也正因此 , 与许多人想象的不一样 , 《蒙娜丽莎》所享受的保护待遇并不具备普遍性 , 甚至可以说非常罕见 。 在怕水怕火更怕蓄意破坏的名画领域 , 大多数作品都处于没有防弹玻璃的“裸展”状态 。
上一次有世界级名画遭遇袭击还是2019年 。 毕加索于1944年创作、价值约两千万英镑的名画《女子半身像》 , 在伦敦泰特现代艺术馆遭遇一名20岁男子撕毁 。 据了解 , 当时这幅画作就处于“裸展”状态 , 直接悬挂在墙上 , 前方没有栏杆或护绳 , 伸手就可触摸 , 附近也没有安保人员 。
无论在卢浮宫 , 还是在遍布欧美大小城市的各种美术馆中 , 馆方对画作的保护措施一般比较简单 , 顶多就是用可移动护栏或护绳构成的一米线 。 很多时候甚至连护栏和护绳都没有 , 参观者大可以凑到名画跟前仔细观察每一个细节 , 是“防君子不防小人” 。 当然 , 如果是世界级名画 , 附近往往会有一两个安保人员 。 换言之 , 美术馆为参观者提供了尽量大的亲近名画的空间 , 至于参观者是否会破坏名画 , 那就全靠自觉 。
破坏者乃至盗窃者 , 都是美术馆和博物馆无法完全战胜的大敌 。 一些人被电影误导 , 总以为美术馆和博物馆的安保系统都神之又神 , 其实绝非如此 。
欧美博物馆以私营居多 , 还有一部分依靠政府财政拨款和社会资助 。 许多博物馆尽管名气很大 , 藏品甚精 , 但经费紧张 , 承担展馆和藏品的日常维护就已捉襟见肘 , 能用在安保系统上的钱少之又少 , 甚至安保人员都要靠志愿者 。 所以多年来 , 许多名画的失窃过程简直可以用儿戏来形容 。 对名画的破坏 , 也是展馆的心头之痛 。
在世界博物馆的历史上 , 参观者体验和展品安保之间的平衡一直是难题 。 博物馆作为公共空间 , 必须考虑参观者的感受 , 突出藏品的美感 。 但很多时候 , 这些准则与展品安全存在冲突 。 如果要防贼一样去防范参观者 , 带来的糟糕体验可想而知 。
- |《蒙娜丽莎》被扔蛋糕,文化遗产不容毁坏
- |雅昌指数 丨“王者”曾梵志,能否守住市场高地?
- |龙说夜郎丨姚华写铜作品中的“文屏”先生,“蓦然回首”,端坐身后已经年
- 非遗文化|东西问丨熊辉:“冷门”的非遗对外翻译,何以让中国文化上“热门”?
- 唐博|唐博微课丨民国启新瓷釉上彩山水纹掸瓶赏析
- 蒙娜丽莎|《蒙娜丽莎》遇袭!这不是最惨的一次……
- |光明网评论员:《蒙娜丽莎》也要装上防弹玻璃
- 蒙娜丽莎|《蒙娜丽莎》遇袭
- 蒙娜丽莎|她被当众扔蛋糕!
- 蒙娜丽莎|《蒙娜丽莎》被涂奶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