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延伸——数字媒体艺术塑造多元未来”线上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三 )


蔡新元 华中科技大学
演讲题目:艺术史框架下的数字媒体艺术
蔡新元教授认为 , 在艺术史框架下的问题研究中 , 少不了对历史发展轴线环节的探讨 。 他从自身参与的黄鹤楼灯光秀项目出发 , 阐述技术革命对作品创作所带来的变革:科学与艺术的关系在本质上看 , 是一种观念的纠缠 , 而元宇宙的本质是对过去艺术形态的一种技术性反思 , 我们需要有更多的方法来重塑我们对艺术的观念性表达 , 技术永远只是方法之一 。 在思想上祛魅 , 明确我们对艺术与技术的认识 , 即:虽然元宇宙的未来就是星辰大海 , 但是 , 我们应当既不去仰视 , 也不应恐惧 , 只要去不断理解 , 我们就可知晓艺术的未来应当走向何方 。
Mark Nicholas Scargill 索尔福德大学
演讲主题:认识、尊重与育人——以人为本的数字媒体艺术在线教学实践
Mark教授首先盛赞与鲁迅美术学院中英数字媒体艺术学院的合作办学项目 , 以及中国学生的优异表现 。 在Mark教授看来 , “人”与数字媒体艺术的关系可以分解成三部分来认识:一是“共同目标” , 在艺术凝聚力下肩并肩 。 二是“信任” , 人与人互相理解 , 在教学中研究学生的思维方式 , 在创作中了解受众的偏好 。 三是“心态” , 每个问题都会有它的解决方式 , 要去发现每个人的独特思维、技能、风格 , 明确信心 , 鼓励创作 。 在交流中发现 , 在学习中记录 , 在创作中收获 。
徐瑞鸽 美国雪城大学
演讲主题:可视诗歌——信息驱动的艺术创作实验
徐瑞鸽教授认为 , 信息设计中 , 数据的质量大于数字的数量 , 不带有主观性的数据是值得设计的 , 每一个数据对每一个个体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 。 徐瑞鸽教授首先通过例举信息艺术作品《月下独酌》和《布拉迪写的一首歌》论证声音会影响人的心理及生理 , 声音可以作用于疾病的治疗 。 而后对鸟类迁徙数据的创作进行展示 , 研究城市的光对鸟类迁徙的影响 , 进而触动我们思考自身与自然的关系 。 她致力于通过诗歌信息可视化设计为人们带来生理及心理上的多感官体验 。
吴小华 中国美术学院
演讲主题:设计服务大众背景下的数字媒体艺术拓展与思考
吴小华教授的演讲主要介绍了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下的资产管理与资产云项目设计 。 探讨了如何在数据时代中用设计与资产管理对接的问题 , 讲解了团队目前研究的课题方向:物联网时代下的算法驱动视觉形象识别系统;资产云的形象码生成流程图和识别流程图;资产云的平台客户端展示等等 。 以上 , 通过资产云的设计实践为我们带来一种新思想:数据即资产 , 媒介即认知 , 艺术即创新 , 算法即设计 。
詹炳宏 北京服装学院
演讲主题:时尚视域下的虚拟风潮以及设计转型
詹炳宏教授分为两部分讲述从虚拟人到虚拟时尚的变迁 。 第一部分:例举虚拟人物Miquela和日本最具影响力的时尚模特Imma , 展示国际视野下时尚领域的“虚拟风潮” 。 第二部分:例举元宇宙背景下 , 艺术家创作的数字时装作品 。 阐释虚拟时尚语境下未来用户的特征 。 结尾展示北京服装学院在虚拟形象领域的探索:虚拟角色的构建、虚拟服饰材料、虚拟服饰设计、数字时尚置景、数字技术对传统服装的复原实践等等 。
梁岩 吉林艺术学院
演讲主题:数字媒体艺术的场域审美
梁岩教授首先阐释场域的概念 , 后例举埃利亚松的光感作品、蔡国强的烟花作品 , 解释说明人为的利用自然环境进行干预 , 可使作品的空间具有场域表达的可能性 。 从声音到影像 , 到声音影像结合 , 再到立体空间 , 这种对于审美对象的界定已打破原始局限性 。 “自然场域即自然 , 人工自然即场域” 。 通过技术不断提升对自然对象的一定控制能力 , 扩展艺术表达的介质 , 为人类想象力、创造力提供新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