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纾之子林琮的作文( 二 )


林纾将长子林珪过继给亡弟 , 发妻与次子相继早逝 。 1898年 , 林纾续娶杨道郁 , 次年林璐出生 , 实为这一房的长子 。 林纾对林璐曾寄予厚望 , “革命之前一年 , 居椿树胡同 , 日以《毛诗》授祥儿 , 泚笔抄注疏于其上 , 积一年业毕” , 令他日后“用此以教尔儿孙治经 , 以得门径”(《林纾集》卷一 , 566页) 。 然而经过多年耐心培养、反复训诫 , 林纾终于对耽于享乐的林璐失去信心 , 在1919年8月写给林琮的手札中直斥林璐为“下愚蠢才 , 直无可教训”(618页) , 转而将继承家学的指望放在林琮身上 。 “顾恋吾阿琮 , 生质尚和厚 。 三传已周遍 , 三礼逾八九 。 琅琅温《周易》 , 厥声出户牖 。 《毛诗》吾自释 , 旦晚当汝授 。 ”(《林纾集》卷二 , 56页)林纾不仅教林琮读经 , 还安排他作文练笔 , 加以批改指导 。 1920年三月初三上巳节时 , 曾与林纾同在京师大学堂和正志中学任教的姚永朴、姚永概与校中几位同事一起拜访林纾 , 预先为其庆贺七十大寿 。 席间林纾出示林琮的习作 , 姚氏昆仲“咸击节叹赏 , 以余有继起之人 , 大家共浮一白”(《林纾集》卷一 , 620页) 。 来自桐城古文名家的赞扬使林纾大喜过望 , 也使他更加相信林琮有才华 , 以成为“斜川”(苏轼之子苏过)相期许 。
|林纾之子林琮的作文
本文图片

林琮结婚照 。
林纾的同乡友人高梦旦长期在上海商务印书馆担任要职 。 1924年1、2月间 , 高梦旦代表商务印书馆到北京与清室内务府商借故宫文渊阁本四库全书影印出版 , 3月 , 一度达成协议 , 装箱待运 , 但在最后关头 , 总统府秘书厅发公函阻止 , 未能成事 , 高梦旦于4月11日返回上海 。 后国务会议议决拨文津阁本移沪影印 , 但因战事停顿 , 直到1934年才出版部分未刊珍本 。 《送世叔高梦旦先生南归序》应写于影印“四库”一事进展顺利时 。 高梦旦来京期间 , 林纾约他和陈宝琛、郑孝胥、郭曾炘等老友在林启之子林蔚生家聚会 , 动机之一是评阅林琮的作文 。 在邀请信里 , 林纾近乎卑微地恳请陈宝琛加以评点 , 替林琮表达了急需耆宿认可的焦虑 , 如“秀才望榜况味”(《林纾集》卷一 , 460页) 。 此番运作后 , 林纾如愿收获了赞语 , 写信给弟子胡尔瑛时特意提及林琮能文:“此次作《严几道传》、《送高梦旦南归序》 , 京中大老咸称其能 。 琮胆大妄为 , 尚欲作《陈太傅重宴鹿鸣诗序》 , 此种大题目看他如何作法 。 ”之后 , 林纾将《重宴鹿鸣》和《严几道》二文附于信中 , 请胡尔瑛外祖父吴曾祺批阅 。 吴曾祺亦为出自福建闽侯的古文专家 , 给林琮的评价是态度客观的勉励:“篇法、句法俱合规矩 , 所不足者 , 才力稍薄耳 。 努力为之 , 其所至未可量也 。 ”(557-559页)
林琮的《僭拟螺江太傅甲子重宴鹿鸣诗序》刊于4月17日《顺天时报》 , 从时间上看 , 也是完成不久即见报 。 4月25日 , 林琮又发表了《记伯兄宰大城三事》 , 记叙林珪在顺天府大城县知县任上机智断案的事迹 。 另一篇取材于林纾家事的《外曾祖母郑太孺人事略》于5月4日刊出 , 文末出现了林纾本人的按语 , 借用陈宝琛的褒奖再度为林琮定调:“琮儿不及见余外祖母 , 然每闻余述太孺人事辄动色 , 事略成 , 陈太傅见之 , 盛许孺子能文 , 良过誉也 。 (畏庐老人记)”5月24日 , 《顺天时报》刊登了最后一篇林琮作品《书猧鼠鸣冤》 , 体裁近于笔记体志怪小说 。 《林纾家书》的13篇林琮作文使用两种稿纸 , 表明写作时间有先后 , 5篇较早 。 《书猧鼠鸣冤》是早期5篇里唯一入选的 , 也是林纾评价最高的 , “赏银二元” 。 同期其他作文多为“赏一元” , 最低一篇仅“赏四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