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金凤|弟子忆别马金凤:辕门外再无“穆桂英”

中新社郑州6月4日电 题:弟子忆别马金凤:辕门外再无“穆桂英”
作者 阚力
4日 , 豫剧名旦马金凤遗体告别仪式在山东青岛举行 , 辕门外从此再无“穆桂英” 。
“辕门外三声炮 , 如同雷震 。 ”去年百岁生日当天 , 马金凤与几名“马派”弟子演唱代表作豫剧《穆桂英挂帅》 。 其亲传弟子、洛阳豫剧院院长关美利就在其中 。
出生于1922年的马金凤 , 是豫剧“马派”艺术创始人、豫剧“五大名旦”之一 , 开创了中国戏曲的“帅旦”行当 。 因心力衰竭于5月29日在青岛病逝 , 享年100周岁 。
马金凤|弟子忆别马金凤:辕门外再无“穆桂英”
本文图片

图为马金凤(左)和弟子关美利 。 受访者供图
得知消息后 , 关美利呆坐椅子上 , 回想与老师过百岁生日的一幕幕场景 , 泪如雨下 , “没想那次一别 , 竟成了永远的回忆 。 ”
那一天 , 关美利等人在马金凤家整整待了一天 , 烹家宴、吃蛋糕、打麻将、唱戏 , 老师十足的精气神让关美利至今难忘 , “从《穆桂英挂帅》到《红嫂》 , 我们一起唱着老师的代表作 。 ”
关美利与马金凤结缘在20世纪90年代 。 无论业务还是生活 , 马金凤对她要求非常严格 。
在入团初期 , 关美利被人称赞嗓子好 。 担心她骄傲自满的马金凤批评说 , “戏不是你这么唱的 , 你是在卖弄嗓子!”
“我们还有一场戏没合作 。 ”同采访人员谈及马金凤时 , 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言语间充满遗憾 , “剧本都写好了!”
马金凤|弟子忆别马金凤:辕门外再无“穆桂英”
本文图片

图为马金凤给李树建题的字 。 受访者供图
在李树建眼中 , 马金凤心系戏剧舞台 , 80多岁时依旧醉心排练戏剧 。 身为豫剧大师从不摆架子 , 像对待孩子一样对待后生 。
2019年 , 马金凤曾对李树建说 , “孩子 , 咱俩演一折《清风亭》吧 , 我给你配戏!”
“我说开玩笑 , 怎么敢让您给我配戏呢!”李树建回忆 , 不曾想 , 却错过了跟前辈同台的机会 , 是他一生的遗憾 。
在李树建和多位马派豫剧传人看来 , 马金凤一生从不“关门” , 将毕生所学传承给一茬又一茬的戏剧后生 , 用自己的一生推广豫剧 。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 , 海峡两岸豫剧界加强交流沟通 , 马金凤多次带团赴台演出 。 一曲“辕门外三声炮” , 响彻两岸大地 , 也让她收获一大批台湾戏迷 。
马金凤|弟子忆别马金凤:辕门外再无“穆桂英”
本文图片

图为1993年马金凤(右)和魏俊英合影 。 受访者供图
豫剧名角魏俊英回忆称 , 1993年 , 河南省组建以马金凤为团长的豫剧赴台演出团 , 她也随团赴台演出 。 那一次 , 魏俊英在《穆桂英挂帅》中饰演杨文广 , 首次与马金凤同台配戏 , 马金凤的敬业精神让她倍感震撼 。
魏俊英告诉采访人员 , 赴台演出前 , 有一段相当长的准备时间 。 马金凤和团员们进行了大量排练 , “无论穿不穿戏服 , 她都是认认真真演 。 ”
“她担心会损坏戏服 , 再累都不坐!”在排练现场 , 穿上戏服的马金凤从不坐下 。 自那以后 , 魏俊英只要穿上戏服也从不落座 。
1998年 , 马金凤再次获邀赴台 , 与她同台演出《狸猫换太子》剧目的是台湾豫剧名角王海玲 。 此后 , 马金凤与台湾豫剧团便结下了不解之缘 。
“德艺双馨 , 万古流芳”“菊壇巨擘 , 音容宛在” , 马金凤病逝后 , 台湾豫剧团以及张岫云、王海玲等台湾豫剧大家都用不同方式表示悼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