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沈华:玉文化知识之商代玉器的鉴定经验分享( 二 )


玉器|沈华:玉文化知识之商代玉器的鉴定经验分享
本文图片

沁色的直观特点是一种颜色中有深浅的变化 , 边缘不清;而一般“人工沁色” , 是包括了仿品与赝品制作时 , 通过化学制品和高温高压加工出的沁色 , 色块比较均匀 , 缺少浓淡的变化 , 同时 , 由于遮盖的工艺实施 , 沁色的边缘比较整齐 , 缺少淡化的效果 。
3、商代玉器的加工工艺鉴别 。
商代的玉器 , 即使是妇好墓中出土的精品 , 观赏效果也不会与现代人的审美习惯相吻合 , 肯定有一种不好看的感觉 , 这是千真万确的 。 先说阴线的歧出 , 这就是不能熟练掌握曲线运刀的结果 , 显示出加工工艺走刀的原始 。
仿品呢 , 没有这种歧出 , 即使有 , 也是做出来的 , 不自然;再说线条 , 商代的阴线很硬 , 后代美其名曰“折铁线” , 其实是金属砣具参与其事的原始工艺必然的结果 , 与歧出的原因完全相同 。这种线条柔美的缺失 , 是商代制玉技术的时代局限 , 也就是时代风格 。
玉器|沈华:玉文化知识之商代玉器的鉴定经验分享
本文图片

仿品的制作工艺、工具完全不同 , 琢制出的线条虽然也能增强表现的力度 , 但无法表现出柔美的缺失 , 这种一“增”一“缺” , 虽然可以达到视觉上的平衡 , 但差别的确太大了;再说双阴线钩撤挤出的阳线 , 可能由于商代制玉的砣具转速慢 , 挤出的阳线不整齐 , 放大后感觉七扭八歪 。 但是线的中心走向感觉贯穿始终 , 所以 , 尽管线条斑驳不直 , 但仍不失力度 , 仿品的线条没有这种中心走向的感觉,在线条运行中 , 随弯就弯 , 一旦宽度粗细、运行轨迹出现了变化 , 那就会彻底导致线条虾刻曲般的造势 , 不堪入目 。 这种工艺上的真伪如果用心感悟 , 是比较容易的 。
4、商代玉器鉴别方法的纹饰 。
前面介绍过很多的纹饰特点 , 学习鉴定千万不要形而上学 , 不能照本宣科 , 这些纹饰你记得住 , 造假的人也记得住 , 如果只记住纹饰 , 诸如“臣”字眼、勾云纹等 , 要知道这些都是可以仿制的 , 并不能构成对真伪的有效判断 。
真正想从纹饰上判断真伪 , 除了研究商代纹饰图案外 , 还要学会看懂纹饰内在的联系 , 找到它们之间的关系 , 这就是我要求大家多去博物馆 , 看看同时期的青铜器 , 陶器纹饰和造型 , 要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共性 , 理解和提升那种对商代纹饰美学的感悟 。
玉器|沈华:玉文化知识之商代玉器的鉴定经验分享
本文图片

商代玉器真品的纹饰 , 线条布局密而不挤 , 这是源于设计者对构图意义的成竹于胸 , 疏密完全在有效的调动之中;仿品的作者只是画飘学舌 , 没有主观意识 , 所以 , 要么布局的味道不对 , 要么纹饰的张冠李戴 , 在对等水平的前提下 , 真伪是不难辨别的 。
关于真伪的判断 ,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个方面 , 还可以从包浆、钻孔、打磨等各个方面来进行 , 一定要学会综合考虑 , 统一思考 。
我更希望大家将我介绍的经验看作是一种宏观上的鉴定方法 , 而不是一种具体的指导 , 方法掌握了 , 鉴定细节具体而微 , 不在话下 。
二、商代玉器的断代依据和观点
时代的判断也叫“断代” , 主要是在真伪判断无误的基础上 , 判断出作品的准确时代 。
真伪的判断是非此即彼的判断 , 可以用“真商代玉器”和“非真商代玉器”来表述;而时代的判断 , 就存在着时间的兼容 , 比如在公元前1075年农历二月五日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 , 周武王推翻了殷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