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诗意地理解生活是最可贵的礼物

帕乌斯托夫斯基在《金蔷薇》中写道:诗意地理解生活 , 理解我们周围的一切——是我们从童年时代得到的最可贵的礼物 。 要是一个人在成年之后的漫长的冷静的岁月中 , 没有丢失这件礼物 , 那么他就是个诗人或者是个作家 。
也许不是每个人都想成为诗人或者作家 , 但诗意的生活大抵是值得追求的 , 尤其是在快节奏的当下 , 我们被信息的洪流不断驱赶 , 奔走着向前 , 无法停留无力顾盼 。 那么 , 诗意这份礼物 , 在何时遗落在了何处呢?
俯身查看来时的足迹 , 隐隐绰绰地绵延向上 , 一座大山横亘眼前 , 这也许就是答案吧 。
一、见山不是山
童年时代 , 有飞马 , 有流星 , 有泡泡 , 有梦 。 眼、耳、鼻、舌、身、意的触角像爬山虎一样肆意蔓延 ,每一个细胞都贪婪地吮吸着一切 。
苹果是长在树上还是地上 , 色盲看到的彩虹是什么颜色 , 小狗能听懂我说的话嘛?我们像猪八戒吃人参果一般 , 把交织成团的十万个为什么囫囵吞下 , 任这些好奇与新鲜在腹中翻腾、研磨、重组、发酵 , 化作五彩斑斓的想象 。
那想象连接一切 , 有长翅膀的面包 , 也有砂砾中的城堡 。 于是 , 诗意在不经意间产生了 , 它有时徜徉于天上的棉花糖 , 有时寄居在萤火虫的尾灯 。 眼前的山不是山 , 是葫芦 , 是手掌 , 是象鼻 , 这些意象不消导游解说 , 当孩童奔向山时 , 山也款款向孩童走来 。
二、见山是山
《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开篇讲了一个关于约书亚树的故事:作者收到一本关于如何认识各种树的书 , 其中提到的第一种树就是约书亚树 。 这种树长得相当怪异 , 易于辨认 , 如果见过肯定是有印象的 。 作者断言所在的州绝对没有这种树 , 然而随后在住所的小巷子里发现 , 6家住户中的4家院子里都赫然立着约书亚树 。
作者总结道:一旦能够说出什么东西的名字 , 就会很容易注意到它 。 你就会掌握它 , 拥有它 , 让它受你所控 。
是的 , 随着见识的增长 , 心性的成熟 , 似乎所有的东西都有了名字 , 所有的问题也都有了答案 , 但是 , 世界却仿佛不复童年的光彩了 。 物我都合乎逻辑 , 遵循规律 , 同时也给想象戴上了镣铐 , 我们不再关心今天的山是否开心 , 是否因季节换了新衣 。 山就是山 , 是地壳内部各大板块经过不断的运动 , 发生相互撞击、挤压而形成 。
三、见山即见我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中 , 波西格希望思薇雅能渐渐从眼前的草地上看到并感受到一种东西 , 一种他早已不再对任何人讲的东西 。 只有当其他的干扰消失 , 才更容易看到它 。
“它就在此地 , 而我无以名之 。 ”
那一刻 , 我见到了另一种诗意 , 那是“有整个宇宙想讲 , 张口却吐不出半粒星辰” , 那是“千帆阅尽 , 斜晖脉脉水悠悠” , 那是“你未看此花时 , 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 , 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 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 ”
山即是我 , 我即是山 。 若我是诗 , 山便也是诗了 。
【作家|诗意地理解生活是最可贵的礼物】无名 , 天地之始;有名 , 万物之母 。 有无之间 , 山就在那里 , 诗也就在那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