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全媒体采访人员 李琪 马俊杰 文/图
福州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 文人墨客辈出 , 清末民初的文学家、翻译家、教育家林纾就是其中一位 。 1882年 , 林纾携母亲和妻女 , 举家迁至福州闽江边的苍霞洲苍霞路130号 , 并于1896年在此创办了福建第一所新式学堂——苍霞精舍 。 历经岁月变迁 , 苍霞精舍的旧址保留至今 。 如今 , 一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书院龙学书院在此设立 。 这个对福建乃至全国教育制度的改革发挥了启蒙和推动作用的地方 , 现在仍发挥着作用 。
本文图片
百年书院获新生
林纾为福建闽县(今福州)人 , 他自幼嗜书如命 , 深爱中国传统文化 , 是我国文学翻译先驱者 。 1897年他与人合作 , 出版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翻译小说——法国小仲马的《巴黎茶花女遗事》 , 其后又与多人合作 , 译书180余本 。 此外 , 他还有另一项贡献也具有开拓意义 , 那就是创办新式学堂——苍霞精舍 。
本文图片
1882年 , 林纾迁往闽江边的苍霞洲新居 , 在这里 , 他度过了15年时光 。 这期间 , 他接触到许多西方新思想、新文化 , 看到国内旧式教育制度存在诸多弊病 , 深感实施教育改革的急迫 。 1896年春 , 林纾与几位旧友合作 , 利用苍霞洲的旧居创办了“苍霞精舍” 。 这是与旧私塾完全不同的一所新式学堂 , 教学内容除传统经史等课程外 , 还开设了数学、英文、历史、地理、时务等新式课程 。 “学生晨受英文及算学 , 日中温经 , 逾午治通鑑 , 迨夜燃烛复治算学 。 ”此后 , 苍霞精舍历经多次变迁 , 演变成今日的福建工程学院 。
本文图片
龙学书院
【苍霞洲|福州苍霞古厝百年学堂焕新生,旧址改造新书院!】2014年 , 台江区江滨西大道130号被证实就是“苍霞精舍”旧址 , 后在苍霞改造过程中 , 历经波折 , 最终被加以修整保留 。
去年底 , 台胞林兴邦将这里租用下来 。 林兴邦自幼痴迷中国传统文化 , 研究传统文化已四十多年 。 人到暮年 , 他一直在寻找一处地方 , 希望做个书院 , 将自己的研究所得传授给更多人 , 为国学爱好者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 “一次我无意间路过 , 这个建筑的外观吸引了我的目光 , 感觉似曾相识 。 ”林兴邦说 , 他看到苍霞精舍有传统建筑的外观 , 又有文化气场 , 适合作为传扬中华文化的地方 , 便将此租用下来 , 后发现竟然是林纾的故居 , 对此地喜爱更甚 。 经过4个月的整修 , 今年5月初 , 龙学书院正式开馆 。
本文图片
林兴邦
传统文化和两岸同胞交流之所
今年66岁的林兴邦祖籍福州 , 父母一辈从福州移居台湾 , 他虽在台北出生长大 , 却从小就会说福州话 。 “小时候上桌吃饭时 , 父亲都要求我说福州话 , 否则不能吃饭 。 ”林兴邦说 , 正因如此 , 他对于遥远故乡福州的眷恋一直很深 。 上世纪80年代 , 他因机缘巧合第一次来到福州 , 一切都是新奇又莫名的熟悉 , 不久之后 , 他来到福州生活 , 至今在榕生活已近40年 。 “在福州生活这么多年 , 我觉得自己就是福州人 。 ”
如今 , 走进龙学书院 , 墨香与茶香并存 , 修整后的院落既有古厝独有的韵味 , 也有新生的蓬勃 。 “喜欢传统文化的爱好者可以在我这里练习书法、古筝、古琴 , 还会请一些老师来交流讲课 。 ”林兴邦说 , 数字化时代 , 再加上外来思想的冲击 , 如今年轻一代对于传统文化不够重视 , “比如‘提笔忘字’对于现在年轻人可能是很经常的事 。 希望这个地方 , 能让大家静下心来 , 写写毛笔字 , 读读传统书籍 , 重拾传统文化 。 ”龙学书院还举办了多场榕台交流活动 。 “希望这里也能成为一个两岸同胞相互交流的场所 。 ”
- 济宁|福建福州市优质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名单
- 龙舟队|争渡,争渡,福州龙舟为何水花依旧?
- |快来打卡!福州市非遗展示馆举办龙舟文化展
- 龙舟|外国友人福州划龙舟过端午
- |“两岸高校传统文化直播大赛”在福州启动
- 福州|福州首个闽都校园“福文化”中心成立
- |【组图】福建福州:童心向党 以笔传情
- 美术|“星星的神画”——2022关爱孤独症儿童美术公益画展在福州举行
- 台湾|福州台胞:两岸共端午“感受到家园的温暖”
- |“浓浓粽香情 两岸共端午”活动在福州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