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漫画这个形式 , 我感觉自己寻找的路出现了 , ”张俊莉说 , “我开始疯狂地临摹动漫贴纸和漫画书上的人物 。 ”
1994年新年刚过 , 张俊莉的漫画被刊登在创刊不久的《科幻大王》上 。 虽然因为是一张单幅漫画 , 杂志社只给寄了一本杂志 , 但第一次发表作品的张俊莉仍兴奋不已 。
“我的努力终于有了收获 。 ”她说 , 开始有杂志社向她约稿 。
1995年6月 , 张俊莉创作的漫画故事在《科幻大王》上发表 , 收到了人生第一笔稿费 。 800元钱 , 相当于那时父亲一个月的工资 。
【张俊莉|“追梦画家”张俊莉:“折翼”36年,画出生命的“星辰大海” 丨电讯人物】这是即将17岁的张俊莉收到的最好的生日礼物 。 她终于实现了让妈妈为自己骄傲一次的愿望 , 更验证了画画能成为她谋生的手段 。
张俊莉立下成为一名职业漫画家的目标 , 满心期待着靠画漫画改变人生 。 她先后创作了《塞西莉亚》和《钻石》两部漫画故事 。
其间 , 国内漫画杂志纷纷停刊 , 很多学校都开设了动漫专业 。 张俊莉发现 , 因为从未接受过专业学习 , 很多场景自己想得到却画不出 。 更受打击的是 , 随便一个专业学生都比她画得更快更好 。
2004年 , 一次历时半年的创作失败 , 最终压垮了张俊莉的漫画家梦 。
本文图片
张俊莉正躺在床上看书 。 新华每日电讯采访人员原勋摄
峰回路转
接下来的几年 , 张俊莉不再画漫画 。
曾经 , 她将成为职业漫画家当成改变命运的筹码 , 忍着病痛不断努力 。 可当她已长大 , 父母慢慢衰老 , 梦想却被无情地击碎了 。
人生往往就是这样 , 高兴时冷水浇头 , 绝望时又峰回路转 。
互联网成了张俊莉的救赎 。 2005年 , 父母顶着两个孩子上大学的经济压力 , 花6000块钱给她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 。 张俊莉逐渐走出阴影 , 开始在网上写作 。
读书识字 , 同样让她刻骨铭心 。
由于父母工作很忙 , 没有时间教她 , 张俊莉只能另辟蹊径 , 躺在床上靠看电视剧和新闻字幕听音识字 。
“有很多年 , 我只会读不会写 。 ”她说 。
直到有了笔记本电脑 , 她才开始学拼音 , 用蜷缩的双手夹着两支筷子(后来是用糖葫芦棒)敲击键盘 , 学会了打字 。
和画画一样 , 书本是张俊莉治疗孤独和病痛的镇静剂 。
她像书虫一样啃噬一切读物 , 几乎读遍了父母所在中学阅览室里的书 。 由于拿不住厚书 , 张俊莉只能侧躺着 , 抬高上半身 , 用左手压着看书 。 久而久之 , 她的背部臀部长出了厚厚的骨痂 , 左手大拇指压变了形 , 指甲往里勾着 。
张俊莉经常画画和读书交替进行 。 画画让她放飞梦想 , 读书为画画注入灵感 。 她又开始画漫画 , 给自己的小说设计插图 。
8年时间 , 张俊莉先后创作了4部网络小说 , 近100万字 , 其中一部签给了小说网站 。 她还完成了自传 , 第5部小说已经写了12万字 。
哪怕这些书稿从没有出版 , 也丝毫不影响张俊莉创作的热情 。
本文图片
张俊莉正躺在床上画画 。 新华每日电讯采访人员原勋摄
《我的存在》
张俊莉的自传名为《我的存在》 。
她说 , 她曾长时间苦恼于为什么别人可以健康长大 , 有一个完整的人生 , 而自己却必须忍受身体瘫痪和病痛折磨 , 艰难地活着 。
- 刘姥姥|搜书志Ⅱ书缝捡漏(27)读红小札:薛宝钗遇上刘姥姥(上)“千里之外”
- 甘肃|如意甘肃 陇上“乡”遇 甘肃这15条“宝藏”路线赶紧收藏起来
- 莫言|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莫言:红高粱精神
- |全球连线|2000多年前的中国“豪车”长啥样?
- |端午,我最出“粽”|东西湖柏景湾小学开展端午节系列活动
- 重庆|1076万毕业生“最难就业季”,有这种特征的公司,穷成狗也不要去
- 常书鸿|“敦煌三书”即将上市,跟随“敦煌守护神”常书鸿云游敦煌
- 大学生|“房东又涨价了”,留沪毕业生感到无奈,“向往城市”正在改变
- 大学生|又一企业单位要迎来“辞职潮”,内部人说出实情,或因工作太稳定
- |【“艺”起抗疫】玉田县抗击疫情主题文艺作品展(三十四)文学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