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乡吾土】我和我的南安

|【吾乡吾土】我和我的南安
本文图片

【|【吾乡吾土】我和我的南安】乡土文化是地方族群繁衍发展的
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
随着网络平台的发展
开放性、互动性强的短平快阅读
已经成为趋势
为搭建一个阳江乡土文化作品
展示和交流的公众平台
阳江日报利用新媒体
开设“吾乡吾土”栏目
旨在挖掘、宣传、推介阳江乡土文化
为阳江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吾乡吾土】我和我的南安
本文图片

本期我们跟着作者李孟谦
一起去他的家乡南安
重温那些温暖的旧时光
我和我的南安
李孟谦
我的家乡南安村 , 位于阳东区东平镇双安村委会 , 相传明朝万历年间从良洞村分出 , 由于建在良洞南边又取安居乐业之意 , 故名南安村 。 我在村中生活主要是从出生到五岁期间 , 由于孩提时代的记忆尚浅 , 我和我的南安村多为片段式记忆 , 不甚连贯 , 但村里一景一物都让我倍感亲切 。
说起南安村的标志性建筑 , 一定非南安文化楼莫属 , 那是一栋坐落在村前广场边的两层建筑 , 墙面上还保留着“南安食堂”四个大字以及拼音字母“NANANSHITANG” , 听村里的老人说 , 这是“大跃进”时期村里的食堂 , 后来用作村集体仓库、卫生站、幼儿园等 。 很荣幸 , 我是南安村幼儿园为数不多的毕业生之一 , 当时觉得幼儿园很大 , 中间还有个小舞台 , 后来幼儿园停办了 , 改挂一个什么机构的牌子 , 再后来 , 因年久失修 , 这栋建筑就大门紧闭了 。 还好在前些年 , 村里筹资重修了“南安食堂” , 在保持外立面不变的前提下 , 改建为南安文化楼 , 也添置了电视和桌椅 , 供村中男女老少休闲娱乐 。 每当有返乡青少年进入文化楼参观时 , 在看电视的老人们总会风趣地问道:“你是谁的孙子孙女啊?”然后你一言、我一语地讲起以前村中的趣闻轶事 , 氛围十分温馨 , 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老来讲旧时”吧 。
|【吾乡吾土】我和我的南安
本文图片

从幼儿园(“南安食堂”)回到以前的家里 , 要穿过一条巷子 , 地面有很多小石子 , 走起路来有点硌脚 。 放学回家的时候 , 巷子旁的屋门口总有个阿公在乘凉 , 见到我们一众小孩在奔跑嬉戏 , 他总是操心地提醒道:“记 , 冇走古快哇 , 跌紧至哦呵 。 ”每次我都很自信地回复:“冇伟个 。 ”直到有一次 , 我摔倒磕破了膝盖 , 那个阿公扶起我并送我回家 。 后来 , 我们一家搬到县城居住 , 每次回南安经过那条巷子时 , 却再也没有遇见那个阿公 。 欣慰的是 , 前些年我看到那个阿公的家人抱着一个婴儿在门口乘凉 , 一下子勾起了我的儿时回忆 , 或许在门口乘凉也算是一种“传承”吧 。
|【吾乡吾土】我和我的南安
本文图片

提到传承 , 不得不说我们南安村的传统了 。 南安村有着优良的尊老敬老传统 , 每年重阳节都会在文化楼里举办敬老活动 , 个别年份外出的乡贤还会捐资请村中老人到“南安食堂”里小聚 , 让老人们开心开心 。 另一个传统就是“三月三” , 这是良洞南安一带独特的祭祖仪式 , 其独特之处是扫墓祭祖“不行正清” , 而固定在农历三月初三 。 这一天对我们来说是大日子 , 男女老少无论身在何处 , 都会返回村中 , 按照男性前往扫墓祭祖、女性张罗饭菜的分工 , 共同完成“三月三”的各项任务 , 其中最让人期待的就是扫墓祭祖之后 , 一家人乃至一房人齐聚一堂 , 欢声笑语 , 共享美酒佳肴 , 气氛其乐融融 , 故有“三月三大过年”的说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