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明|何建明:为“万鸟归巢”的海归创业青年立传( 二 )


我写到一位做芯片的“大海归” , 他给我讲了他如何到苏州 , 后来如何在这里创业 , 如何带动了一批他的同学朋友来到苏州 , 现在又在浙江等地开创事业……我写完后 , 他看了作品 , 又给同事们看 , “原来我们有这么精彩的人生啊”!
他们那种从文字中看到自己人生形象与轨迹后的惊喜 , 堪比完成了一项发明创造 。 由此我也更加坚信 , 我们的海归青年是一批有血有肉、战斗在经济与科技战线的“文艺青年”——这个发现是第一次 , 也特别有意思 。
中青报·中青网:这些背景不同、行业不同的青年创业者 , 他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何建明:他们与所有的青年一样 , 有冲动、有激情、有朝气 , 有奋斗不息的精神 。 同时又有一些不同的地方 , 我认为海归青年的创业精神更有方向性与目标性 , 资源和人脉似乎更多一些 , 对失败的承受力也比国内创业青年要强些 , 这也许跟他们在国外的经历或者已经习惯“失败是成功之母”的体验有关 。
在对国家的情怀方面 , 海归青年更加浓烈 , 这一点让我有些吃惊 。 “只有在海外呆过的人 , 才更加体会祖国的意义 。 ”有一位海归青年这样对我说 。 他说的时候很动情 , 还跟我讲了他在海外经历的种种坎坷 。 这份经历使他对祖国、对民族的感情更深沉 。
何建明|何建明:为“万鸟归巢”的海归创业青年立传
本文图片

中青报·中青网:中国每天都在发生很多大事 , 你觉得哪些东西是值得记录的?
何建明:值得记录的东西在今天这个时代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国家和时代正在发生的大事;二是人们感兴趣的事;三是你自己感觉有意义的事 。 这三者并不矛盾 , 相互衬托和辉映 , 尤其是自己感觉有意义的事 , 这是我选材最看中的一点 。 因为我知道我看中的事 , 时代和读者也通常是喜欢的 。
中国正在发生的事太多 , 太值得我们去记录和书写 。 你只要具有敏锐的嗅觉、时代的意识、文学的悟性 , 选材不成问题 。 我的创作几乎包涵了当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 人物也特别杂 , 而且更多的是正在发生的事 , 有的甚至尚未确定其对与错 , 是行进中的事件——可以称之为“时代潮流” 。
我个人倾向于写那些有美感的东西 , 抒情式、散文式的报告文学 , 也就是空间张力特别大的 , 或者是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 。 当然 , 那些特别细微的小人物、小事件 , 恰恰又是我非常喜欢的 , “滴水见太阳”的作品更入我心 。
中青报·中青网:报告文学的创作方法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何建明:一个成熟的创作者 , 需要掌握各种采访和书写方法 。 报告文学作家的采访是一门非常深奥的学问 , 这常常让一些初学者和并不成熟的写作者头疼 。 而我却十分喜欢采访 , 尤其是到一线、现场采访 , 这是我的必修课 , 并且绝对不会轻易减弱这个工作量 。 可以说 , 我的每部作品的成功都是从采访开始的 。
写作的方法 , 是因事、因人、因作品所要表达的价值出发的 , 而且不同题材需要有不同的方法 。 我的每部作品 , 都是一次新的创作方法的重新构架 。 报告文学没有一个固定格式 , 我几十年的创作 , 就是对中国报告文学文体重新构架和完善的过程 , 至今仍在不断探索和完善之中 。
这个文体是服从读者的阅读情趣与社会科技发展的 , 不同时代所表达的方式会有不同 , 因此 , 中国式报告文学与其他文体有着不同的创作行进轨迹 。 小说家在不断学习经典 , 而我们需要自己不断创造经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