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聪|号称“教子圣经”《傅雷家书》,为何在遗书中称儿子傅聪为叛徒?

在傅聪因感染新冠去世之前 , 恐怕大家对这位钢琴诗人的了解 , 仅限于这本《傅雷家书》中的一个角色 , 傅聪之死在英国并未引起过度关注 , 却在母国引发了轩然大波 。
傅聪|号称“教子圣经”《傅雷家书》,为何在遗书中称儿子傅聪为叛徒?
本文图片

01教子圣经?
提起家书 , 我们能想到杜甫诗句中的温暖(“烽火连三月 , 家书抵万金”) , 也能想到曾国藩家书中的恭肃(“处多难之世 , 若能风霜磨练 , 苦心劳神 , 自足坚筋骨而长识见”) , 但唯独在读《傅雷家书》时 , 却能将天然横亘于父子之间的鸿沟打破、透露出脉脉温情 , 若论家书最为亲切者 , 可能莫过于此!
傅聪|号称“教子圣经”《傅雷家书》,为何在遗书中称儿子傅聪为叛徒?
本文图片

为何亲切?中国式的父子关系 , 不是不爱 , 就是爱得太过于深沉 , 太过于隐忍 , 又是甚至是爱得太简单粗暴 , 但傅雷并不是 , “儿子变成朋友 , 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 。
相比于一般人家书的内容 ,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道出了傅雷写家书的玄机:
“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 , 不是空唠叨 , 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说长道短) , 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 。 第一 , 我的确是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 , 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 , 极想激出你一个青年人的感想 , 让我做父亲的得到新鲜养料 , 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 , 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 , 而尤其是爱你的思想;第四 , 我想时时刻刻 , 随处给你做个警钟 , 做面“忠实的镜子” , 不论在做人的方面 , 在生活细节方面 , 在艺术修养方面 , 在演奏姿态方面 。 ”
傅聪|号称“教子圣经”《傅雷家书》,为何在遗书中称儿子傅聪为叛徒?
本文图片

如今看来 , 当时身处大洋彼岸父子两人 , 已然打破了时空的界限 , 你中有我 , 我中有你 , 身为翻译家和演奏家的父子二人 , 不论是在艺术追求还是灵魂境界上 , 都宛如一对健硕的雄鹰 , 展翅高飞 , 颉颃并进!
只是 , 谁也想不到 , 家书中脉脉温情的傅雷 , 会在遗书中出言痛斥傅聪 , 甚至用上了“叛徒”这个词?在那段隐秘的岁月里 , 究竟发生了什么 , 能让父子二人如此决裂?
02何言叛徒
这些收录于《傅雷家书》中的这些通信始于1954年1月18日 , 结束于1966年6月3日 。 那段时间 , 从国到家的政治裹挟中 , 傅雷与傅聪两父子 , 也终究难逃历史的漩涡 。
傅聪|号称“教子圣经”《傅雷家书》,为何在遗书中称儿子傅聪为叛徒?
本文图片

如今再看傅雷遗书的原文 , 我们似乎能从中嗅出一些不同寻常的意味:
只是含冤不白 , 无法洗刷的日子比坐牢还要难过 。 何况光是教育出一个叛徒傅聪来 , 在人民面前已经死有余辜了!更何况像我们这种来自旧社会的渣滓早应该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了!”
“含冤不白”恐怕是傅聪内心最为耿介的想法 , 而很多人揪住傅雷小辫子的一个做法 , 便是只关注这段话中的第一个“何况” , 而忽略了后者 。 “叛徒傅聪”这四个字是如此触目惊心 , 自然会被很多别有心机之人大肆渲染 。
但从修辞学角度看 , 第二个“何况”之中 , 才是傅雷想着重表达的内容 , 傅雷将自己比作旧社会的“渣滓” , 结合之前的“含冤不白” , 似乎这才是他内心的真情实感 , 他的暴烈和倔强在此表露无疑 , 而这或许才是他自杀的内因 。
傅聪|号称“教子圣经”《傅雷家书》,为何在遗书中称儿子傅聪为叛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