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漆器百年考古学研究述评( 三 )


关于汉以后漆器 , 这一时期考古发现少 , 研究成果也不多 。 王世襄对安徽马鞍山三国孙吴朱然墓出土的两件犀皮漆杯进行了研究;孙机从制作技巧、年代、服饰、墓主人思想入手 , 对固原北魏墓漆棺画进行了研究;陈晶对三国至元代漆器作了概述;朱家溍对明代漆器作了概述 。
三、第三阶段(21世纪至今):全面发展阶段
对于漆器的研究更加全面 , 既有对考古新材料的追踪探索 , 如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漆器;也有对已有考古材料的深入挖掘 , 如马王堆汉墓出土漆器 。 对于某些方面的研究已渐成系统 , 多学科合作研究逐渐推广 , 基本勾勒出了中国古代漆器的大致面貌 。
髹饰工艺和漆器保护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 有两部专著问世 , 一是张飞龙对中国髹漆工艺与漆器保护作了综合研究;二是长北对《髹饰录》记录的古代漆器髹饰工艺与东亚漆器髹饰工艺进行了综合研究 。 潘天波在中国古代漆艺史料辑注方面也取得重要成果 。 诸葛铠主要从纹饰入手对中国古代漆器的美学价值、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了介绍;陈振裕对中国历代漆器制作工艺的继承与发展进行了探讨;陈振裕所著论文集收录19篇漆器论文 , 包括漆器制作工艺、造型、纹饰与文字等方面内容;周世荣对长江流域出土漆器的主要特点、文化内涵、工艺概况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张荣、裘琤对截至20世纪考古发现的漆器资料进行了简要梳理和扼要分析 。
关于先秦漆器 , 石超对浙江史前遗址出土的漆器进行了分析;张飞龙、赵晔对中国史前漆器文化源与流进行了探讨;张飞龙对良渚文化的髹漆工艺进行了探讨;李娜对良渚文化漆器进行了初步探讨;洪石对滕州前掌大墓地出土“嵌蚌漆牌饰”、商周螺钿漆器、先秦两汉漆器的髹饰工艺、先秦两汉嵌绿松石漆器进行了研究;卢一对先秦礼器中的漆器传统作了探讨;罗运环对郭店一号楚墓所出漆杯上的文字内容及墓主和竹简的年代进行了探讨 。 赵吴成对甘肃马家塬战国墓地所出漆车进行了深入研究 , 将它们分为Ⅴ型:Ⅰ型车疑为“金根”车 , 应属战车类 , 多见用金、银、铜、铁和玻璃态珠、红色玛瑙珠装饰;Ⅱ型车为战车类 , 不见金、银和各类料珠串饰装饰材料 , 使用铜、铁材料 , 多见车整体髹漆 , 朱漆彩绘;Ⅲ型车疑为安车或轓车 , 车舆结构结合处多采用铜肘件连接固定 , 左右横出D形车耳 , 多见车整体髹漆 , 朱漆彩绘;Ⅳ型车疑为戎车或役车、猎车 , 戎车就是战车 , 有椭圆形样式、圆形样式和方形样式;Ⅴ型车仅见一辆 , 舆厢为木板结构 , 未髹漆 , 无装饰 。
关于秦汉漆器 , 陈春生对西汉漆奁作了概述;孙机对汉代漆器相关问题作了分析与研究;洪石对战国秦汉时期漆器的生产与管理进行了深入研究;陈松长对连云港海州双龙汉墓出土汉代漆尺彩绘图像作了解读;刘芳芳对战国秦汉妆奁进行了研究;胡玉康、潘天波对汉代西北地区漆器手工业及其民俗文化特征作了初步论述;胡玉康、潘天波对中国西部秦汉漆器艺术作了探讨;马乐对战国秦汉釦器进行了考古学初步研究;朱学文探讨了釦器法在战国秦汉漆器制作中的应用;王意乐等对海昏侯刘贺墓出土孔子衣镜进行了研究;聂菲对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漆器铭文及相关问题作了探讨;洪石对汉代嵌宝石漆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锥画漆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油画漆器及西汉漆器饮酒具进行了研究 。 此外 , 还有一些漆器图录 , 收录了大量漆器并附相关综述 。
关于汉以后漆器的研究不多 。 赵瑞民、刘俊喜对大同沙岭北魏壁画墓出土漆皮上的文字进行了考释;刘贵斌对北魏司马金龙墓木板漆画工艺进行了探究;冯沂对临沂洗砚池晋墓出土漆器的器类、制作工艺、铭文以及产地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汉以后漆器上常见朱书“上牢”、“作牢”等铭文 , 研究者一般将其释为产品的质量信息 , 李梅田认为朱书“牢”铭特指祭祀之牲肉 , “上牢”“作牢”是以牲肉祭祀的行为 , 反映了古代丧葬礼仪中的助丧习俗;郑岩从南昌东晋墓出土漆盘上的图像入手 , 探讨了南北朝墓葬高士图像的含义;谢在华根据福州茶园村宋墓出土漆器 , 对宋代雕漆进行了初步探讨;陈邵龙对福建宋代漆器的发现和研究进行了梳理;韩倩对宋代素髹漆器形制及分期进行了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