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韦应物的一首“嫁女诗”,尽显深沉父爱,入选《唐诗三百首》

有人曾说 , 男人最是铁石心肠 , 但只要当了父亲 , 就会有一颗温柔的心 。
古代很多文人都曾通过诗歌 , 表达了他们对子女的爱 。
或是殷殷期盼 , 如苏轼的《洗儿诗》 , “惟愿孩儿愚且鲁 , 无灾无难到公卿”;
或是深深思念 , 如王安石的《送和甫至龙安微雨因寄吴氏女子》 , “除却春风沙际绿 , 一如看汝过江时”;
【韦应物|韦应物的一首“嫁女诗”,尽显深沉父爱,入选《唐诗三百首》】或是谆谆教导 , 如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 , “纸上得来终觉浅 , 绝知此事要躬行”……
古诗词里的父爱 , 深厚绵长 , 感人至深 。
今天要讲的这首诗《送杨氏女》 , 是唐朝诗人韦应物在送女儿出嫁时所写 , 字里行间充满浓浓父爱 , 入选《唐诗三百首》 。
韦应物|韦应物的一首“嫁女诗”,尽显深沉父爱,入选《唐诗三百首》
本文图片

古代文人大多风流薄幸 , 处处留情 。
洁身自好 , 忠于婚姻的诗人 , 王维算一个 , 杜甫算一个 , 韦应物也算一个 。
韦应物的妻子元苹是北魏昭成皇帝之后 , 其父在吏部任员外郎 。
而韦应物的家族京兆韦氏 , 也是关中的名门望族 , “城南韦杜 , 去天尺五” , 两人算是门当户对 。
韦应物年少以门荫入仕 , 后又被选拔为唐玄宗的贴身侍卫 。
但是 , 就在元苹嫁给韦应物的那年 , 爆发了安史之乱 , 唐玄宗仓皇出逃 。
韦应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职位 , 也失去了可以耀武扬威的靠山 , 再无半分昔日的风光傲气 。
幸而 , 他痛定思痛 , 改过自新 , 发奋读书 , 这才成了后来我们所熟知的山水大诗人 。
韦应物|韦应物的一首“嫁女诗”,尽显深沉父爱,入选《唐诗三百首》
本文图片

而他的转变 , 成长 , 都离不开妻子元苹的帮助 。
无论是他流落失职 , 改节读书时 , 还是后来重入仕途 , 辗转各地为官 。
元苹一直为他打理家中事务 , 勤劳体贴 , “仕公不及私 , 百事委令才” 。
可惜的是 , 婚后二十年 , 元苹不幸病逝 , 令诗人肝肠寸断 , 写下了很多或满怀思念 , 或悲痛至极的悼亡诗 。
“梦想忽如睹 , 惊起复徘徊”、“日入乃云造 , 恸哭宿风霜”、“家人劝我餐 , 对案空垂泪”……
比起一边念着“曾经沧海难为水 , 除却巫山不是云” , 一边又娶妻纳妾 , 处处留情的元稹来说 , 韦应物对亡妻的爱显然更加真挚深沉 。
而且这份爱 , 还延续到了他们的儿女身上 , 从这首《送杨氏女》便可窥一二 。
“杨氏女”便是他的大女儿 , 其夫名“杨凌” , 古代女子以夫为家 , 冠夫姓 , 故称之为杨氏女 。
根据史书记载 , 杨凌曾任大理评事 , 而当时韦应物在滁州(安徽)任职 。
女儿要嫁到外地 , 路途遥远 , 诗人心中的担忧可想而知 , 所以便有了这首发自肺腑 , 满含深情的诗歌 。
韦应物|韦应物的一首“嫁女诗”,尽显深沉父爱,入选《唐诗三百首》
本文图片

诗歌开头两句 , “永日方戚戚 , 出行复悠悠” , 以对偶的形式 , 极写诗人此时的心境 。
“戚戚”、“悠悠”这两个叠词 , 不仅读来朗朗上口 , 更是渲染了一种悲伤忧愁的离别氛围 , 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 。
而接着的两句“女子今有行 , 大江溯轻舟” , 点出了女儿的远嫁 , 而这也是他担忧的根源 。
“尔辈苦无恃 , 抚念益慈柔” , 则体现了他平日里对女儿的关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