窟内阴冷 , 阳光照不进来 , 面对一面墙壁 , 一坐就是一天 , “很多老同事都有关节炎” 。 壁画本不易保存 , 历经千年更加脆弱 , 一个失误就有可能对壁画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 “精神要集中 , 只想两件事 , 手上的工具和眼前的壁画 。 ”杨金礼说 。
本文图片
4月19日 , 在莫高窟第231窟 , 杨金礼在修复出现病害的壁画 。 新华每日电讯采访人员杜哲宇摄
一面墙壁 , 一个工具箱 , 两层置物架上 , 大大小小几十件工具一字铺开 。 “现在条件好多了 , 以前很多工具都得自己做 , 想用木刀 , 得自己去找木头 , 自己磨刀 。 ”杨金礼说 , “脚手架没有钢做的 , 都是木头 , 爬上去摇摇晃晃 , 腿抖 。 ”
提升的不仅是工作条件 , “现在的修复 , ”杨金礼反复说 , “是站在前辈的肩膀上 。 ”
20世纪70年代是敦煌研究院自主修复壁画的起点 , 也是莫高窟的“抢救性保护期” 。 众多莫高窟工作者克服物质材料的极度匮乏 , 在缺乏成熟技术和理论的背景下 , 在黑暗中摸索 , 逐渐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保护修复流程 。
莫高窟的保护修复经验 , 填补了国内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 , 也被运用于众多石窟寺的保护修复工作 。 这些年 , 杨金礼和同事们一起 , 参与了西藏布达拉宫、日喀则夏鲁寺、山西云冈石窟等一系列寺院石窟的修复工作 。
如今 , 莫高窟已由“抢救性保护”向“预防性保护”发展 , 建立了我国文物保护领域首个国家工程技术中心 , 保护更讲求精准 , 也更注重背后机理的探寻 。
前人栽树 , 后人乘凉 , “如果没有前辈们吃的苦 , 就不可能有今天的环境 。 ”杨金礼感叹 。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加入了修复师的团队 , “有学美术的、学化学的 , 专业不同 , 对壁画修复的关注点就不同 。 ”看着他们 , 杨金礼总能想到自己刚来莫高窟时的样子 , 他会提醒自己 , “要做好承前启后的工作 , 帮助年轻人尽快上手 , 也不辜负老一辈的辛苦 。 ”
本文图片
4月19日 , 刘小同在莫高窟第172窟比照临摹壁画的细节 。 新华每日电讯采访人员陈斌摄
我替莫高窟“画像”
刘小同来到莫高窟 , 成为一名临摹师 , 用他的话说 , “合适” 。
2014年从天津美术学院毕业后 , 刘小同也纠结过职业选择 。 高三就到北京学美术 , 平时在学校 , 假期在宋庄 。 “大城市的艺术圈 , 新生事物多 , 视觉冲击力大 , 对年轻人吸引力自然大 。 ”
那里有更广的圈子 , 更多的展览和画室 , 更好的工作机会……“列优点确实能列不少 。 ”
但刘小同有自己的思考 , “快节奏虽然冲击力强 , 但沉淀不下来 , 容易浮躁 , 尤其对年轻人 。 ”很长一段时间 , 刘小同感到自己静不下心 , 也做不出想要的创作 。
左思右想 , 不破不立 。
2014年底 , 刘小同背上画板和行囊 , 买了张北京到敦煌的硬座车票 , 坐了二十几个小时 , 来到了莫高窟 。
“静”是刘小同对莫高窟的第一印象 , 和之前的“躁”形成了鲜明对比 。 戈壁滩上的时间好像慢了下来 , 这样的节奏 , 除了画画 , “心无杂念” 。
本文图片
4月18日 , 刘小同在画室内临摹作画 。 新华每日电讯采访人员陈斌摄
- |生活这把刀,将她们的希望割下,而无情的结局终将她们逼向何方
- 武汉|企业人力资源主管来了!关于就业,他们这样说
- |和田玉秋叶螳螂把件
- 香港|香港把握时代机遇打造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 |和田玉喜上眉梢把件
- |古龙太偏袒男主角了,对手明明武功比他们高却还是奇葩被整死
- 求职|“大学为什么不能把课排满,用两年学完四年的课,不就能早点找工作了嘛?”
- 教师|业务部做不出销售,把原因归结于人事部,这逻辑真的让人大开眼界
- 武汉|从天南海北来,到天南地北去:毕业季,他们在光谷找到“下一个位子”
- |实在太惊艳了!一小把珠子绣在布上,戴上让你气质非凡!(附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