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失约要叫做放鸽子,放鸽子一般代表的是失信( 二 )


结巴大怒道:“你不要当当当面来腾腾腾倒刮刮刮削我 。”
即使在今天,在以现在苏州话为代表的吴方言里,还保留着称说话口吃的人为“鸽嘴”的用语 。
(三)发现鸽子还具有传书的作用,从文字记载的角度而言,开始于唐朝
在五代王仁裕写的《开元天宝遗事》一书中,有“传书鸽”一条:“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每与亲知书信往来,只以书系鸽足上,依所教之处飞往投之,九龄目为飞奴,时人无不爱讶 。”
说的是在隋唐时代,由于丝绸之路进一步的延伸和扩展,东西方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联系,随之也进一步得到了加强 。
在此交流过程中,深受启发的隋唐人,在对鸽子的认识上,终于有了新的发现,这就是在对鸽子进行人工繁殖饲养和驯养的过程中,发现了鸽子对自己家里的巢穴,具有天然的超乎寻常的定位寻找功能 。于是就对鸽子这方面开展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利用它死也认家这个特殊的天性,让它在家和其它的一地之间飞行,进行两地书信的传递 。
因此,在开元年间做过宰相的张九龄,在他还是小孩子的时候,他们家就养了一群鸽子 。每当需要和住在外地的亲戚朋友,进行书信往来的时候,张九龄家的长辈们,就会根据要到达的目的地,在事先选择好的鸽子脚上,用丝线将书信缚好,然后将鸽子进行放飞 。
当时还是童心未泯的张九龄,每当看见鸽子先是拍击着翅膀,随后是一飞冲天,在尖锐而响亮的鸽哨声中渐行渐远,就会很兴奋指着越飞越远的鸽子,对许多很是惊讶的旁观者说:“这是我家的飞奴,这是我家的飞奴 。”
明人唐之淳,曾经以《鸽子》为题,写了一首五言绝句;“篷畔养飞奴,如檐望却无 。船人莫惊起,留得伴樯乌”《舟中四咏其二》 。
(四)鸽子在宋朝的时候,又被称作“半天娇”,宋高宗为何禁止宫中养鸽子?
此称呼的由来,始见于宋朝人陶榖写的《清异录》 。在该书“插羽佳人”一条中记载道:“豪少年尚蓄鸽,号‘半天娇’ 。人以其蛊惑过于娇女艳妖,呼为‘插羽佳人’” 。
古人对此也有诗写道:“日长行散步庭皋,插羽佳人媚寂寥 。五色别成铺地锦,千铃忽起半天娇”(明?王世贞《咏无住观中物四首其三驯鸽》) 。
说起驯养鸽子,还有这么一个故事:
公元1127年4月,金兵攻陷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历史上称为“靖康之耻”,北宋至此灭亡 。
当时只有21岁的康王赵构,他是宋徽宗赵佶第九个儿子、宋钦宗赵桓的弟弟,为了重建赵宋政权,同年5月在朝臣们的推举下,他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登基成为皇帝,定国号仍为宋,改年号为建炎,是为宋高宗,也是南宋朝代的第一个皇帝 。
公元1131年正月初一,高宗皇帝下敕曰:“其建炎五年,可改为绍兴元年” 。绍兴一词寓意为“绍祚中兴”,意为继承帝业,中兴社稷 。
这个高宗皇帝,在艺术方面也确实继承了他父亲徽宗皇帝的帝业,除了精通书法理论,著有《翰墨志》一卷外,还写得一手好字,笔法颇得晋人神韵,有《草书洛神赋》等墨迹传世 。虽然在作画方面,他没有什么天赋,但在欣赏方面,具有同他父亲徽宗皇帝一样的品位和雅兴 。《宋史》说他“恭俭仁厚,以之继体守文则有余,以之拨乱反正则非其才也 。”
(宋高宗)
高宗皇帝最喜欢的是他父亲徽宗皇帝的御笔画,因为御笔画是他父亲亲自画的画、亲自写的字,亲自题的诗 。在这些御笔画中,他特别喜欢一幅画题叫《瑞鹤图》的画,即使在所谓的泥马渡江这一个危急时刻,他也是随身带了这么一幅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