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响马一词起源于山东地区,在古代专指马贼、强盗 。每当有旅商路过,马贼便会放出一支响箭,此后马匪就会杀出,掠夺财物 。因为古代山东马匪会在马脖子上挂满铃铛,所以才有了响马这样的称号 。直到山东爆发农民起义,响马逐渐变成了英雄好汉的代名词,此后响马的意思多指起义军而不是马匪 。下面就为大家讲讲“响马”一词的来历,还有词意究竟是如何发生转变的,一起来看看吧 。
在我国古代,拦路抢劫的强盗、土匪,又被称“响马”,指他们在拦路抢劫时,因放出响箭示警,然后骑马奔腾而至抢劫商旅货物而得名 。
【古代响马是什么意思?讲讲“响马”一词的来历】那么,“响马”一词又是具体从何时出现的呢?
其实,“响马”这个名称和明朝中叶一场历时两年,纵横八省的农民大起义有关 。下面,笔者简单来叙述一下这场农民起义的来龙去脉 。
明朝建立之初,为了抵御北元贵族的侵扰,明成祖朱棣规定在京畿周围地区计丁养马 。后来的明朝皇帝又逐渐把这项制度推行到河北,河南等地 。
当时,明朝按百姓丁田授给种马,叫马户,然后每年征驹(即小马),若种马死或者小马数量不足的,百姓都得自己赔补 。
到明朝中叶时,由于宦官擅权,政治日益腐败,土地兼并十分激烈 。庄田日增而导致草场日少,饲料短缺,马户无力饲养,军马死亡不少 。官吏又催督苛刻,农民因赔偿往往弄得家破人亡,加之连年灾荒,致使“民困已极,庐舍几空” 。当时有人形容为“江南之患粮为最,河北之患马为最” 。
在这种情况下,京畿周围的人们往往利用自己饲养的官马,组织成马队,劫富济贫,反抗官府,他们这样的人被明朝称为“响马盗” 。
明正德初,“响马”的势力越来越大,明朝统治者派官兵四处镇压,并设立“什五连坐法”,乱杀乱捕无辜的百姓 。
正德五年(1510年)十月,杨虎、刘六、刘七率领众“响马”揭竿而起,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大起义 。
杨虎,河北交河县人,是著名的“响马”,他屡受官军的追捕 。刘六名宠,刘七名宸,是霸州(今河北霸县)的贫困农民,他们弟兄家徒四壁,一贫如洗,但“胆力弓矢绝伦” 。
他们起义后推杨虎为首领,攻打京畿南面的州县,一时间,四方贫困百姓云集响应,“旬日间众至数千” 。
由于起义爆发于饲养军马的京畿地区,许多马户都参加了起义,起义军便拥有了许多军马,“一昼夜驰数百里”,“倏忽来去,势如风雨” 。官兵兵少马弱,对义军莫可奈何 。许多地方州县的官吏不是“望风奔溃”,就是“开门迎款” 。
起义军兵分两路,东路由刘六、刘七率领,自河北转入山东;西路由杨虎率领,进入山西 。义军纵横数千里,所到之处,百姓备粮酒相迎,声势极为浩大 。
明朝的统治者对爆发的农民起义大为震惊,慌忙调兵遣将,加强防守和镇压 。
为打破官军的包围,正德六年(1511年)六月,杨虎率领义军迂回于河南、山西;而刘六、刘七则转战于山东、河南,出湖广、江西 。
起义军“持马力倏忽驰骤”,不占城池,不建立根据地,采取的完全是流动作战的战术,“所至纵横,如蹈无人之境” 。
八月,两路义军又会师于霸州,直逼京师 。明朝廷急忙命兵部侍郎陆完率领京营和边军回师救援 。义军为避敌锋芒,又挥师南下 。
- 项羽宁愿自刎也不过江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揭秘项羽自刎真相
- 狗皮膏药这个词到底是从何而来,狗皮膏药是什么意思?
- 董狐直笔的故事是怎么样的,董狐直笔又是什么意思
- 黄忠射箭的歇后语是什么答案,黄忠射箭的下一句
- 人尽可夫是什么意思?“人尽可夫”是指不守贞操的女子
- 科技布环保好吗是什么材质 科技布材质环保吗
- 聚酯胺是什么材料 聚酯胺的介绍
- eo级别颗粒板是什么 eo级别颗粒板是啥东西
- 床吧是什么 床吧解释
- 墙绘是什么 墙绘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