潸然泪下典故出自哪里,潸然泪下什么意思?


潸然泪下典故出自哪里,潸然泪下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三国时期,曹丕和曹植的嗣子之争,最后还是由长子曹丕胜出 。不过留着曹植对曹丕来说始终是一股巨大的威胁,但曹丕并没有将曹植给赶尽杀绝,难道曹丕对自己的地位如此自信么?其实历代帝王对于自己的亲兄弟才是防范最严重的,而且争起皇位来谁还管是不是亲兄弟啊 。曹丕不杀曹植其实另有原因,有一人阻止了曹丕想动杀心的念头 。这次要为大家讲解的成语“潸然泪下”就和这两兄弟有关,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发生在曹丕称帝后不久,相关人物分别为曹丕、曹植和卞氏 。原文如下:
丕曰:“吾与汝情虽兄弟,义属君臣,汝安敢恃才蔑礼?昔先君在日,汝常以文章夸示于人,吾深疑汝必用他人代笔 。吾今限汝行七步吟诗一首 。若果能,则免一死;若不能,则从重治罪,决不姑恕!”植曰:“愿乞题目 。”时殿上悬一水墨画,画着两只牛,斗于土墙之下,一牛坠井而亡 。丕指画曰:“即以此画为题 。诗中不许犯着二牛斗墙下,一牛坠井死字样 。”植行七步,其诗已成 。诗曰:“两肉齐道行,头上带凹骨 。相遇块山下,郯起相搪突 。二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 。非是力不如,盛气不泄毕 。”曹丕及群臣皆惊 。
丕又曰:“七步成章,吾犹以为迟 。汝能应声而作诗一首否?”植曰:“愿即命题 。”丕曰:“吾与汝乃兄弟也 。以此为题 。亦不许犯着‘兄弟’字样 。”植略不思索,即口占一首曰:“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闻之,潸然泪下 。其母卞氏,从殿后出曰:“兄何逼弟之甚耶?”丕慌忙离坐告曰:“国法不可废耳 。”于是贬曹植为安乡侯 。植拜辞上马而去 。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曹丕继位后,对弟弟曹植进行迫害,要求其七步之内吟诗一首,否则难逃一死 。当曹植七步之内吟出一首诗后,曹丕又再度刁难,强令曹植以兄弟为题立即作诗一首 。曹植当即吟出“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一首,不仅令曹丕变色,其母卞氏也终于仍不住出面阻止曹丕 。最终,曹植免于一死,被贬为安乡侯 。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曹丕听到曹植吟出的“煮豆燃豆萁”一诗后的神态,叫做“潸然泪下”,意为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下来,多在无法控制情绪时发生 。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唐代诗人李贺《金桐仙人辞汉歌(并序)》中的“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 。”
曹丕与曹植之间的矛盾源自立嗣之争,这一点在《三国演义》中略有提及,不过历史事实相比则要逊色的多 。在真实的历史当中,曹丕、曹植这哥俩的争夺,不仅令曹魏集团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个势力,也令晚年的曹操头疼不已 。最终,贾诩的一席话令曹操茅塞顿开,曹丕也因此成为了曹操的继承人 。曹操死后,曹丕对曹植及其支持者展开了疯狂的报复 。曹植的心腹丁廙、丁廙两兄弟先后被杀,曹植也终日活在恐惧之中 。
不过,小说中所描述的这段“七步诗”的故事去并非是历史的真实 。在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的《三国志》及裴松之的注中,都没有提到这首诗,这首诗的最早出处是南北朝刘义庆所撰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 。大多数学者认为,所谓的“七步诗”为后世假托之作,并非出自曹植之手 。
【潸然泪下典故出自哪里,潸然泪下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