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流水井、大小马站书院群:书声夺市声

书院|流水井、大小马站书院群:书声夺市声
本文图片

书院|流水井、大小马站书院群:书声夺市声
本文图片

庐江书院堂屋正面 。 庐江书院已开辟为岭南金融博物馆 。
书院|流水井、大小马站书院群:书声夺市声
本文图片

流水井牌坊 。
书院|流水井、大小马站书院群:书声夺市声
本文图片

庐江书院正面堂屋的梁头是人物石雕 。
书院|流水井、大小马站书院群:书声夺市声
本文图片

从广州古城清代书院位置图可见当时合族祠书院星罗棋布 。
书院|流水井、大小马站书院群:书声夺市声
本文图片

冠英家塾大门 。
书院|流水井、大小马站书院群:书声夺市声
本文图片

考亭书院大门,其上即为奎楼 。
扫码请看视频
“门临流水,人步青云”,这是广州越秀区流水井牌坊上的一副对联 。 从繁华喧闹的西湖路商业街拐进来,咫尺距离,就仿佛踏入另一方天地,古朴、宁静 。
“老人家曾有句话‘银行多过米铺’,实际上以前广州是‘书院多过米铺’ 。 这么个小小的地方,以前是书院一间挨一间,一间对一间的 。 ”知名广府文化学者饶原生介绍说 。
今天的越秀区是古代广州城中心范围 。 据《广州越秀古书院》,清代广州书院在数量上居全国之首 。 在今北京路附近以流水井、大小马站为核心辐射四周约三平方公里的区域内,百十家书院集中分布,形成了一个全国罕见的书院群 。 其中,主要是官办书院和合族祠书院两类,又以合族祠书院居多 。
既是祠堂也是书院
近人刘伯骥在《广东书院制度沿革》一书中按书院的性质将其分为三类:一、纯为讲学课士的书院;二、兼为讲读与乡约的书院;三、纪念宦贤的书院 。
在广州星罗棋布、有云屯星聚之势的合族祠书院,并不在这三类之中 。 合族祠书院虽无如官办书院那样的讲学、课试、藏书功能,却是当时教育体系的重要辅助形式 。
穿过流水井牌坊,走进广州书院文化街,会看到几座古色古香的书院牌坊 。 牌坊上的粤秀书院、禺山书院、西湖书院为这一片区内的官学,而濂溪书室、然藜书舍、三益书室则为合族祠书院 。 濂溪书室是周家祠,然藜书舍是刘家祠,三益书室则是江、何、黎三姓合族祠 。
合族祠书院源于清代 。 据《儒林芳草广州书院史话》记载:“广州自清初两王入粤屠城之后,城中已很少有五世以上的家族,无法建宗祠,只能由同姓族人建立合祠 。 但雍正十三年(1735),朝廷下令严禁民间聚众结盟,凡寺、观、神、祠,俱禁止兴建……民间的合族祠不得不改为书院、试馆 。 ”
但这些“书院”并不仅仅是“宗祠”的别称,而是特定姓氏家族背景支配下的教育组织,兼具教育功能和祖先祭祀功能 。
位于西湖路流水井29号的岭南金融博物馆,其馆址就是有200多年历史的庐江书院,又称何家祠 。 庐江书院由居住在广州、肇庆的何氏族人共同出资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合建,后经过几次重修,是大小马站古书院中保存较为完好的书院,属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
“早期的族人约有86房,后来发展到157房 。 但这里的房,并不是实体性宗族之下的分支,而是由一个个独立的宗族通过付出一笔加入经费而获得书院成员资格,即所谓的‘房份’ 。 ”现岭南金融博物馆陈列研究部负责人苏慧颖介绍称,“庐江书院其建筑群落主要由堂屋及附属东西试馆组成 。 堂屋主要功能为何氏宗族的公共活动场所 。 而‘房份’最直接的物质体现便是东西试馆,其由一间间小屋组合构成,多为上下两层,占地面积约为10-15平方米不等,各小屋的门楣由麻石砌就,刻写出资的宗族房系,目的是作为各地宗族子弟科举赶考的临时落脚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