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郑燮 , 号板桥 , 清乾隆元年进士 , 以画竹 , 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 , 爱民如子 。室无贿赂 , 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 , 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 , 值岁荒 , 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 , 或阻之 , 燮曰:“此何时 , 若辗转申报 , 民岂得活乎?上有谴 , 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 , 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 , 父老沿途送之 。
郑板桥开仓济民故事译文郑燮(xiè) , 号板桥 , 清朝乾隆元年科举的进士 , 擅长画竹和兰花 。
曾经在范县做县令 , 爱护百姓就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 。家里没有收受的贿赂 , 桌子上没有遗留的公文 。
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 , 以至于有人忘记他是一县的长官 。(后来)调任到潍县做官 , 正逢上荒年 , (到了)人吃人(的地步) 。
郑燮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 , 有人阻止他 。
郑燮说:“都到什么时候了 , 要是向上申报 , 辗转往复 , 百姓怎么活命?(要是)上边责问下来 , 我一人承担罪过 。”
(郑板桥)立即发粮食给老百姓 , 救活的人有上万人 。
他离任的时候 , 潍县的百姓沿路相送 。
【原文】
郑板桥开仓济民郑燮 , 号板桥 , 清乾隆元年进士 , 以画竹 , 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 , 爱民如子 。室无贿赂 , 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 , 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 , 值岁荒 , 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 , 或阻之 , 燮曰:“此何时 , 若辗转申报 , 民岂得活乎?上有谴 , 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 , 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 , 父老沿途送之 。
【注释】
(1)长:擅长 。(2)室:家 。(3)贿赂:别人送的东西 。(4)案:桌子 。(5)无留牍(d):没有没办完的公事 。(6)之:的 。(7)辄:就 。(8)至:至于 。(9)迁:工作调动 。(10)值:遇 , 遇到 。
(11)或:有人 。(12)谴:谴责 。(13)任:负责 。(14)活:救活 。(15)岂:怎么 。(16)其:他 , 指代郑板桥 。(17)去:离开 。(18)余:空闲 。(19)为:作为 , 当 。(20)食:吃 。
【译文】
郑燮(xi) , 号是板桥 , 清朝乾隆元年科举的进士 。擅长画竹和兰花 , 曾经在范县做县令 , 爱护百姓就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 。家里没有收受的贿赂 , 桌子上没有遗留的公文 。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 , 至于有人忘记他是一县的长官 。后来调任到潍县作官 , 正逢上荒年 , 到了人吃人的地步 。郑燮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 , 有人阻止 。郑燮说:“都到什么时候了 , 要是向上申报 , 辗转往复 , 百姓怎么活命?(要是)上边降罪 , 我一人承担 。”郑板桥立即发米给老百姓 , 救活了上万人 。他离任的时候 , 潍县的百姓沿路相送 。
【参考答案】2.(郑燮)立即发放谷子给灾民 , 救活了一万多人 。
3.清正廉明 , 爱民如子 , 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 。(从本文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不媚权贵 , 体恤百姓 , 平易近人 , 清正廉明的好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