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叶公庙: 赫赫功名 好龙所掩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陵园大门
文章插图
叶公问礼处碑◎韦力
历史上的叶公,是一位识大局、懂大体的政治家,是一位举足轻重的大人物,他平定了白公胜之乱,之后功成身退。而在今人的印象中,提起叶公,永远会加“好龙”二字,这其中的原因何在?历史上的叶公,还有哪些故事被记载下来?现今又有何遗迹存世?2020年9月,藏书家韦力的寻访脚步丈量到了叶县,那里是叶公的长眠之所。
孔子流传甚广的自评
希望子路能告知叶公
关于孔子与叶公之间的交往,《论语》中有如下三段记载:
《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子路》:“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论语·子路》:“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史记·孔子世家》中称:“齐景公卒。昭年,孔子自蔡如叶。”
鲁哀公五年,即公元前490年,齐景公去世了。转年,孔子从陈国来到蔡国,他在此见到了叶公。当时叶公向孔子请教为政之道,孔子回答说:如果政治清明的话,国人会为之喜悦,同时能让远方的人来归附。孔子言外之意,施政的重要理念就是招揽贤才。
某次,叶公见到了子路,他想通过子路了解孔子的为人。子路不知如何全面概述老师的伟大,他见到老师时告诉了叶公的所问。孔子闻听后跟子路说,你应当告诉他,我老师的为人是这样的:他学习知识时不知疲倦,教诲别人时不觉得厌烦,发奋钻研时会忘记吃饭,遇到欢乐之事也会忘掉忧愁,以至于不觉得自己的年岁越来越大了。
孔子的这段自评流传甚广,后世多以此来概括孔子之为人。孔子希望自己的自评子路能告知叶公,可见他对叶公之重视。
某天,叶公见到了孔子,他告诉孔子说:我们乡有位正直的人,他的父亲顺手牵走了别人家的羊,其子觉得父亲所为是错误的,于是他作为证人告发了父亲。孔子闻听后说:我们乡里的正直人士与你们乡的做法不同,如果儿子有过错,父亲会替他隐瞒过失,同样儿子也替父亲隐瞒过失,但他们这么做却包含了正直的道理。
从这段叙述看,叶公的所言更为大义灭亲,这才具有法治观念,孔子的所言岂不是包庇坏人。但儒家最讲孝道,也会强调父父子子,故儒家在处理情和理的关系上,有自己的一套自圆其说的解释方式。
孔子为什么要对叶公说这样一番话呢?或者进一步可以问,叶公为什么要问孔子这个问题呢?其实任何谈话都有一定的语境在,抛开了语境,仅是孤零零地拎出其中一句话予以解读,显然不客观。但古语简洁,再加上孔子那个时代的历史史料都是记载在竹简上,竹简太过笨重,致使在记载时更要简洁。
虽然以上所引的第三段话已经有几十个字了,但想来叶公与孔子坐在一起交谈,不会仅是每人说一句话,他们的所言一定有前面的铺垫,也就是背景交待,后面也会有观点的探讨与铺陈。那么,叶公为什么要问孔子这个问题?显然是与他那时的一个心结有关。
春秋末年,楚国和吴国连年争夺地盘。鲁定公四年,吴国联合蔡国和唐国共同讨伐楚国,当时叶公的父亲沈尹戌担任楚国的左司马,他带领军队抵抗入侵之军。当时沈尹戌与子常商定:由子常沿汉水驻守堵击吴军,他在淮河毁掉吴军的舟船。然子常担心沈尹戌得了头功,他不顾事先商量好的作战计划,提前渡过了汉水,致使楚军被吴军击败,沈尹戌战死。
- 老伯$青未了|孔庙有话说
- 青未了|青未了|孔庙有话说
- 秦国玲#奎文区18所学校、幼儿园获批成立“孔子学堂”
- 孔子|人物志·序|知人诚智,则众材得其序
- 孔子!黑格尔眼中的孔子和《论语》竟如此不堪,为何没人站出反驳!
- 为师!孔子问天上有多少颗星星? 一7岁小孩回答后, 孔子拜他为师
- 孔子|陈来:孔子思想与礼义之邦
- 孔子|大器晚成,大都是这四种人,有你吗?
- 孔子$被质疑6500多年的《易经》,如今证实是科学?科学的尽头是什么?
- 墨子#上联 孔子老子孟子墨子庄子五子名扬千古,下联一出我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