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平湖以命护持的这把琴,出自一个艺术世家……|严晓星

|管平湖以命护持的这把琴,出自一个艺术世家……|严晓星
本文图片

汤定之《墨松》
差不多一百年前 , 称誉北京画坛的汤定之(1878—1948) , 时人皆知他是南京被太平天国攻陷时死难的名画家汤贻汾(1778—1853)的曾孙 , 画家汤禄名(1804—1874)的孙子 。 汤贻汾不独自己是琴人 , 还满门风雅 , 妻妾子女多兼擅琴画 , 传为一时韵事 。 汤禄名会不会弹琴 , 暂时没发现直接材料 , 但在那样的家庭氛围里 , 大概率也是会的 。 汤家的画艺 , 传到汤定之已是第四代 , 那么自然会有一个联想 , 琴艺有没有传到这一代呢?似乎没有 , 然而要说全然隔膜 , 却未必然 。
汤定之的超级铁粉余绍宋的日记 , 前些年已经出版 , 其中记载的琴人较多 , 琴事偶有 , 如听“杨思伯”(当是杨时百)弹琴 , “画社同人皆在焉”(1920年8月8日) , “画社同人”中汤定之想必在座 。 这些自会有学者去挖掘 , 袖手相待可也 。 目前可以肯定的是 , 汤定之至少藏有一张琴 , 名为“凤鸣岐” , 两番易手后更被易名 , 这便是管平湖奉为至宝 , 留下以命护持佳话的“清英”(下图) 。
|管平湖以命护持的这把琴,出自一个艺术世家……|严晓星
本文图片

《中国古琴珍萃》增订本(文化艺术出版社 , 2015年6月)首次刊出管氏旧藏“清英”的图片 , 琴背有一段铭文是:
余老友王君松泉 , 琴学渊博 , 与济南秦鹤鸣羽士友善 。 于民国十八年携此琴来平 , 见余所藏唐琴“鸣凤” , 赞不绝口 。 余亦爱此琴音韵清亮 , 遂相议互换 。 此琴王君原以五百金得自京门汤禄名之后裔 , 龙池内署“大唐咸亨二年鸳湖外史制” , 则是否为二十四琴斋所藏 , 以无署款 , 不敢臆定 。 然发音清亮 , 知非凡品 , 爰重加整饰 , 音更雄厚 , 为余所藏诸琴冠 。
民国十八年仲夏 , 古吴平湖管平识 。 (“管平”“吉厂”两小印)
文字很不高明 , 王世襄“臆测”管平湖拙于此道(《多才多艺的管平湖先生》) , 颇有道理 。 且观其大意 , 提到了“此琴王君原以五百金得自京门汤禄名之后裔” , 这位在北京的“汤禄名之后裔” , 自是汤定之无疑 。 考虑到汤定之、管平湖同为中国画学研究会成员 , 且汤为尊长 , 管为少卑 , 故管平湖用如此委婉的方式道出汤定之的让琴之举 , 也就可以理解了 。
前年又曾见汤定之致吴仲坰(1897-1971 , 仲珺)书札一通 , 开篇云:
仲珺仁世兄阁下:前者奉到惠示 , 并扇面、“存古”琴拓片两件 。 扇面遵命奉上 , 欲工反拙 , 愧愧 , 乞教 。 诗久不作矣 , 夙本有失眠症 , 去岁患心脏疾半载 , 今春才好 , 不敢构思 。 现在日间作画稍久 , 往往夜间即不成寐 , 故拓片敬题观款附上 , 非敢方命也 。
|管平湖以命护持的这把琴,出自一个艺术世家……|严晓星
本文图片

从前初见此札 , 觉得无非是对他人所请半就半拒 , 就者为他画了扇面 , 拒者未在一张古琴拓片上题诗 , 何况这是一位世交晚辈 , 自然不存在心理负担 , 因此闲闲读过 , 未曾多想 。 今日重看 , 发现所拓古琴名为“存古” , 忽然明白了汤定之拒不题诗的真正缘由 。
一九四〇年代 , 至少有三个文献提到了“存古”(或误作“太古”)琴 , 分别是寒翠《浣溪沙 题蔗园所得水绘园古琴拓本》(载《苏州新报》1940年9月27日)、董玉书《芜城怀旧录》卷三(建国书店 , 1948年11月)以及他的诗集《寒松盦诗草》卷二(约1947年) , 我曾草成《水绘园藏程济遗琴拓本考疑及其他》一文(刊于《艺术史研究》第十七辑) , 略加考索 。 这张琴原藏扬州史公祠 , 为归元禅师所有 , 据云为明初程济、清初水绘园冒氏递藏 , 有弘仁铭文 。 民国初年归元示寂时 , 以此琴托杨绳武“易资焚瘗” 。 杨绳武安葬归元后 , 秘藏此琴 , 其后将琴制为拓片 , 馈赠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