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以艺藏道,落第才子文徵明
科举考试经常埋没人才 , 张岱《石匮书》的《文苑列传总论》对此有犀利的批判 。 就拿闻名遐迩的“吴中四才子”为例 , 祝允明、唐寅先后会试落第 , 不过是举人而已 , 文徵明连举人也没有考上 , 只有徐祯卿是进士 。 如果按照“学位”来衡量 , 徐最好 , 唐、祝次之 , 文最差 , 事实恰恰相反 , 四才子中文徵明是最有学问的 。 这是当时人的普遍看法 。 虽然同为“吴中四才子” , 风格却截然不同 , 唐、祝二人忌惮文的严肃 , “不敢以狎进” , 他们之间“异轨而齐 , 尚日欢然无间” 。
明代王世贞在《弇州史料后集》中说 , 文徵明的文章、书法、绘画都很“精绝” , 与他同时代的文人 , 吴宽、徐祯卿工于古文诗歌 , 李应祯、祝允明工于书法 , 又能古文诗歌 , 沈周、唐寅工于绘画 , 又能诗歌 , 和文徵明相比较 , “皆推让先生(文徵明) , 以为不可及” 。 其实 , 吴、李、沈都是他的老师 , 他学文于吴宽 , 学书于李应祯 , 学画于沈周 , 看来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
本文图片
[明]文徵明《行书五律诗》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他的父亲文林、叔父文森都是进士出身 , 一个官至温州知府 , 一个官至都察院右佥都御史 。 文林治理温州颇有善政 , 病死于任上 , 两袖清风 , 居然“曩无余资” , 当地吏民捐钱为他办丧事 , 年方十六的文徵明婉言谢绝 。 文森的朋友——巡抚俞谏 , 感念文家贫穷 , 想接济一点金钱 , 小心翼翼试探道:你不担忧朝夕吗?文徵明回答:朝夕吃粥 , 果腹无虞 。 俞谏指着他的蓝衫问道:为何破旧到这种程度?文徵明答道:刚才被雨淋到了 , 所以看上去破旧 。 人穷志不穷 , 使得俞谏不敢提送钱的事 。
在这种骨气背后 , 隐含着清醒的政治头脑 , 这一点他比唐寅高明 。 宁王宸濠仰慕他们的才华 , 派人带了亲笔书信和重金前来招聘 , 唐寅轻率地应邀前往 , 文徵明则不为所动 。 尹守衡《明史窃》写道:“使者及门 , 徵明骤称病 , 亟卧不起 , 不与见 , 无所受 , 亦无所报 。 ”使者说:宁王是如今天下长者 , 王府正虚席以待 。 文徵明笑而不答 , 用无言的方式拒绝聘请 。 后来唐寅发现宁王有反叛迹象 , 假装发狂 , 得以脱离虎口 。 由此也反衬出文徵明的政治智慧略胜一筹 。
他为人的准则是决不与藩王之类贵族交往 , 认为这是国家的法度 。 周王、徽王都曾派遣使者 , 拿着古鼎古镜等礼品前来游说:王爷无求于先生 , 仰慕先生大名 , 请启封一睹如何?文徵明逊谢道:王爷所赐 , 启封后再推辞 , 有失恭敬 。 他用彬彬有礼的方式婉言谢绝 。
本文图片
[明]文徵明《兰竹图》(局部)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他在科举场屋中困斗了三十年 , 屡战屡败 , 始终是区区一个诸生(已入学的生员) 。 每念及此很是感慨:“徵明家世服儒 , 薄有荫祚 , 少之时不自度量 , 有志当世 , 读书缀文 , 粗修士业 。 而受性朴鲁 , 鞭策不前 , 十试有司 , 每试辄斥 。 年日以长 , 气日益索 , 因循退托 , 志念自非 。 ”应天巡抚李充嗣佩服他的才华 , 向朝廷推荐 , 他立即写信表示感谢:“公卿不荐士久矣 , 何也?科举之法行也 。 科举之法行 , 则凡翘楚特达之士皆于科举收之 , 无怪乎今之公卿之不荐士也 。 ”由于李充嗣的推荐 , 嘉靖初年 , 朝廷授予他翰林院待诏之职 。 这是一个可以施展才干的工作 , 两年中 , 他参与编撰了《武宗实录》 , 获得好评 。
- 希腊人$古希腊眼里的中国,犹如“神族”一般,中国人看了都难以置信
- 云韵!斗破苍穹萧炎是一位渣男有了萧潇以后,他确实改变了很多
- 职业教育|这三类工作适合性格内向的人,不用能言善辩,也可以获得稳定收入
- 和田玉籽料|明以前 和田玉籽料受沁 玉纽扣 扣子 五个
- 老人|“天才儿子”已出院回家!父亲最新回应:这些心里话以前不敢讲,现在他接受了,我的心也放下了......
- 教师|难以挣脱的“穷人定律”,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更加青睐这些职业
- 画种!难以逾越的极限素描,燃爆你的视觉神经——达斯卡尼奥的黑白世界
- 青少年|新华全媒+|以刀代笔,壳上舞蹈——蛋雕艺术献礼冬奥
- |如果觉得现在的工作很无聊,其实你可以再坚持坚持
- 风雨同路@「作品欣赏」喜迎华诞,书法家孙大纯以书法礼赞伟大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