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堂山|品读书堂山

书堂山 , 是值得读一读的 。
读 , 与看不同 , 与听也不同 。 读要观察、要翻阅、要吟诵、要领悟、要思考 。 所以 , 一座山仅从形态上看 , 是不需要读的 。 而如果其内涵深刻 , 人文厚重 , 那就值得读一读了 。
书堂山是一部书 。
书堂山三峰突起 , 形似笔架 , 原来叫笔架山 。 后来有书香门第南迁至此 , 在笔架山建了供人读书的书堂 。 书堂虽不大 , 却走出了一位名人:大书法家欧阳询 , 这才改名叫了书堂山 。 书堂山在周边群山中 , 不甚高 , 不显眼 , 但由于与欧阳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历代总有读书人前来作记题诗 , 挥毫泼墨 , 为这座山增华添彩 。
据说欧阳询从三岁就开始习书 , 博采众长 , 终成一家 。 说起来 , 欧阳询少年流离 , 备尝艰苦 , 但难得的是他锲而不舍 , 更加发奋努力 , 终于成为书法大家 。 专心致志 , 水滴石穿 , 这正是书堂山之内涵、之精神 。
书堂山是一册画 。
书堂山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东岸 。 沿芙蓉北大道湘阴方向一直往北 , 到丁字镇左转 , 穿过一片丘陵 , 约五公里处见到文房四宝图案的建筑标志 , 便到了书堂山 。
书堂山有著名的书堂八景 , 每一处景点都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 而且即使古柏苍松、琅玕晶石 , 即使涧壑高台、清泉亭阁 , 也常常隐藏着鲜为人知的故事 。 书堂山麓的书堂寺 , 是古人为纪念欧阳询而修建的 。 寺有三进 , 第三进就是欧阳阁峙 , 建在山腰的平地上 。 从山脚仰望欧阳阁峙 , 高出林表 , 气象恢宏 。 在欧阳阁峙正殿前坪的西南角 , 曾有一株老干苍劲、终年青翠的桧柏 。 之所以叫“桧柏” , 据说是因为栽时本是一桧一柏两棵树 , 天长日久 , 两棵树竟长成了一棵 , 一边是针状叶 , 一边是鳞状叶 , 好奇的人们便取名为“桧柏连株” 。 可惜现已不存 。 书堂山的最高峰叫太子围圩 。 2013年 , 当地文物部门及考古专家依据史料 , 对“太子围圩”进行考古调查 , 在该遗址处发现唐早期至北宋的文化堆积层以及唐早期的高规格大型垒石墓葬 , 可见书堂山的历史积淀 。
书堂山还是一幅字 。
如今的书堂山脚下 , 由政府投资建起了书堂小镇 。 小镇古朴典雅 , 和谐沉静 。 在迈入书堂山的入口 , 建有书香门 。 跨入书香门 , 沿阶梯进山的坡道两旁 , 便是众多以书法为主题的商铺门面 , 或销售文房四宝、字画墨宝 , 或办书法培训、设交流平台 。 省内外诸多民间书法爱好者、大学书画教授、离退休老干部常常慕名而来 。 这里虽然谈不上热闹红火 , 但是墨汁飘香 , 恬静优雅 , 文气弥漫 。 置身其中 , 令人心静气闲 , 顿时忘却很多烦恼 。
几年前 , 长沙市望城区举办了全国作家书法家书堂山论坛 。 一时间名家荟萃 , 挥毫泼墨 , 那种谈吐时娓娓道来、执笔时一丝不苟、挥毫时潇洒自如的场景 , 至今让人历历在目 , 为书堂山又增添了几分华彩 。
【书堂山|品读书堂山】书堂山与书法有缘 , 其本身也可以比作一幅书法作品 。 这幅作品自唐代起笔 , 一代一代 , 一笔一笔 , 认真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 , 也必将把更多的美好 , 留给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