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土家族“非遗”的“重新出发”
在外打工8年后 , 黄秀长4年前又回到了家乡重庆酉阳县 。
这次 , 迎接他的是一个在家门口就能挣钱的机会 , 工作内容则与他再熟悉不过的面具阳戏有关——这门古老的土家族剧种源自土家先民祭祀仪式 , 因其表演者佩戴木制假面而得名 , 寄寓着人们的美好期望 。 2017年起 , 在有着千年底蕴的酉阳县龚滩古镇 , 一台融合“面具阳戏”“酉阳民歌”等多项“非遗”的演出定期在这里上演 , 黄秀长在“家门口”工作的机会便来源于此 。
受父辈影响 , 黄秀长自幼接触面具阳戏 , 熟练掌握其中的唱腔、舞蹈等多种技能 , 后来成为一名阳戏艺人 。 在他的记忆里 , 小时候十里八乡时常有阳戏表演 。
【古镇|土家族“非遗”的“重新出发”】位于重庆东南部的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超过90%的人口为少数民族 , 也是“非遗”资源大县 。 然而随着时光流逝 , 不少“非遗”项目展示机会锐减 , 许多人不得不放下熟悉的民俗技艺外出谋生 。 黄秀长也在2009年前往一处建筑工地务工 。
“没想到时隔多年 , 又能重拾阳戏 。 ”他感叹道 。
演出地点设在龚滩古镇一座由青砖和青石围成的庭院——“西秦会馆”内 。 这座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的重庆市级文保单位 , 过去供商人汇聚、议事、休闲听戏之用 , 如今则成了游客了解当地风土人情的“舞台”和“窗口” , 每到旅游旺季 , 会馆内近百个座位常常座无虚席 。
在这里驻场演出 , 黄秀长每月收入约3000元 , 他还把工作机会介绍给了更多过去的“同行” , 一些演出中的配角则由当地居民担纲 。 无论专业演员还是业余爱好者 , 大家都不敢有一丝怠慢:从排练、磨合到创新 , 他们都在思考如何将一道精品文化大餐献给观众 。
这几天 , 景区工作人员正趁着空档期推进西秦会馆提档升级 , 包括进一步完善“非遗”展板内容、增加游客体验项目等 。 “‘非遗’只有融入市场 , 才能具有更长久的生命力 , 也才能让古镇不但养眼、更能养心 , 我们正在探索这样一条文旅融合道路 。 ”龚滩古镇景区负责人凡凯说 。
令黄秀长最兴奋的是 , 今年5月 , 面具阳戏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 成为当地继“酉阳摆手舞”“酉阳民歌”“酉阳古歌”后第四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一县4个国家级‘非遗’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 ”酉阳县旅游营销中心副主任冉四化说 , 近年来 , 当地通过多种方式聚焦特色文化传承 , 让“非遗”不被遗忘 。
67岁的熊正禄是酉阳民歌国家级传承人 , 其祖父、父亲都是民歌、号子演唱高手 。 受家庭影响 , 他熟悉各种腔调和演唱技巧 , 演唱的号子高亢明亮、悦耳清新 。 近10年来 , 熊正禄多次参加县内外文艺交流及汇报演出 , 配合各级文化部门采风、民俗文化搜集活动 , 并致力于传徒授艺 , 他还将酉阳民歌带进了邻近的中小学校 , 定期开课 , 让孩子们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
另一项国家级“非遗”酉阳摆手舞的内容囊括土家族历史生活以及文化艺术发展轨迹 , 有土家文化“活化石”之称 。 作为酉阳摆手舞代表性传承人 , 田维政时常利用农闲时间参加各种表演活动 , 将摆手舞传授给更多人 。
“原本是祖上流传下来的本土文化 , 如今吸引了这么多游人和民俗文化爱好者来感受 , 大家很受鼓舞 。 ”田维政说 。
“我们还要继续探索 , 发挥好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 让民族文化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 , 建设好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 ”酉阳县民宗委主任张昌波说 。
- 美丽家园@落叶课堂后,居然涌现那么多蓝媒“艺术家”
- 杨晓通&“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袁侃@当石库门遇上当代艺术,来今潮8弄体验一场“城市奇遇”
- 赛事!日照“太阳城”网球公开赛启动仪式圆满举行
- 感觉|?品黄香九画“猪”
- 西装|《不会恋爱的我们》来袭,金晨化身霸总,恋上“小狼狗”王子异
- |虎年喜相“豫”!河南博物院携“青玉虎形佩”首次参与“集五福”
- 纸杯#美术生在杯子上画“知否”,当倒入水瞬间,网友:居老师挺住!
- 希腊人$古希腊眼里的中国,犹如“神族”一般,中国人看了都难以置信
- 错换人生&谁家子弟谁家院,“错换人生”DNA再掀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