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怎么写要注意什么( 五 )


用韵:古体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允许换韵;近 体每首只能用一个韵,即使是长达数十句的排律也不能换韵 。古体可以在偶数句 押韵,也可以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 。
近体只在偶数句押韵,除了第一句可押可不 押(以平声收尾则押韵,以仄声收尾则不押韵 。五言多不押,七言多押),其余 的奇数句都不能押韵;古体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近体一般只用平声韵 。
平仄:古、近体最大的区别,是古体不讲平仄,而近体讲究平仄 。唐以后, 古体也有讲究平仄,不过未成规律,可以不管 。
古体诗基本上无格律,所以以下只讲近体诗 。用韵 唐人所用的韵书为隋陆法言所写的《切韵》,这也是以后一切韵书的鼻祖 。
宋人增广《切韵》,编成《广韵》,共有二百余韵 。实际上唐宋诗人用韵并不完 全按这两部韵书,比较能够反映唐宋诗人用韵的是金人王文郁编的《平水韵》, 以后的诗人用韵也大抵根据《平水韵》 。
《平水韵》共有一百零六韵,其中平声有三十韵,编为上、下两半,称为上 平声和下平声,这只是编排上的方便,二者并不存在声调上的差别 。近体诗只押 平声韵,我们就只来看看这些平声韵各部的韵目(每韵的第一个字): 上平声: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下平声: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光是从这些韵目就可以看出古音和今音已大不相同 。
有一些在古代属于不同 韵的,在现在已看不出差别,比如东和冬,江和阳,鱼和虞,真和文,萧、肴和 豪,先、盐和咸,庚和青,寒和删,等等 。如果我们具体看一看各个韵部里面的字,又会发现一个相反的情况:古人认 为属于同一韵的,在今天读来完全不押韵 。
比如杜甫《三绝句》第一首(以下引 诗均以杜诗为例,不再注明): 楸树馨香倚钓矶, 斩新花蕊未应飞 。不如醉里风吹尽, 可忍醒时雨打稀 。
“飞”和“稀”在平水韵中同属五微,但在普通话读来并不押韵 。又如第二首: 门外鸬鹚去不来, 沙头忽见眼相猜 。
自今以后知人意, 一日须来一百回 。“猜”和“回”在《平水韵》中同属十灰,但在现在普通话中也不押韵 。
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 一起通用,称为通韵 。但是近体诗的押韵,必须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 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韵),也不能参杂了其他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 是近体诗的大忌 。
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 。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 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 。
比如《军中醉饮寄沈八刘叟》: 酒渴爱江清, 余甘漱晚汀 。软沙倚坐稳, 冷石醉眠醒 。
野膳随行帐, 华音发从伶 。数杯君不见, 都已遣沈冥 。
这一首押的“汀、醒、伶、冥”属下平声九青,但首句借用了八庚的“清” 。这叫做借邻韵发端,在晚唐开始流行,到了宋代,甚至形成了一种风气 。
现代人写近体诗,当然完全可以用今韵 。如果要按传统用《平水韵》,则不 能不注意古、今音的不同,读古诗更是如此 。
这些不同,有时可以借助方言加以 区分,但不一定可靠,只有多读多背了 。四声 汉语声调有四声,是齐、梁时期文人的发现 。
梁武帝曾经问朱异:“你们这 帮文人整天在谈四声,那是什么意思?”朱乘机拍了一下马屁:“就是‘天子万 福’的意思 。”天是平声,子是上声,万是去声,福是入声,平上去入就构成中 古汉语的四声,上去入又合起来叫仄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