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民人去世怎么写( 二 )


2.薄葬 。薄葬是回族丧葬的又一大特点 。
有句回族谚语说得好:“无论穷、无论富,都是三丈六尺布” 。这句谚语对回族的薄葬习俗做了很确切的说明 。
任何一位穆斯林,无论其生前多么富有或多么贫穷,亡故后一律只用三丈六尺白布包裹后掩埋,身上不穿绫罗绸缎,墓内也不放任何物品陪葬 。《古兰经》指出:“在世时没有信道,临死时仍不信道的人,即使以满地的黄金赎罪,也不被接受,这等人将受痛苦的刑罚,他们绝没有任何援助者” 。
(3∶91)伊斯兰教是“两世并重”的宗教,认为一个人今世的血统、肤色和所拥有的财富,及他所享有的声望等,对于他个人后世在真主安拉面前的品德与人格而言,并无任何意义 。安拉赞许的是一个人在虔敬恭顺方面的德行,而不是他临死时带走的财富的多少 。
因此,穆斯林认为,厚葬并不能减轻一个人生前的罪孽,也增加不了他的善功 。这是从宗教的角度而言 。
与此同时,实行薄葬与回族遵循“厚养薄葬”的传统孝道原则分不开 。厚养是指父母在世时,作子女的尽最大的孝心去赡养,让他们欢愉地安度晚年 。
当父母“归真”后,按照教法规定的程序和《古兰经》所允许的范围安葬,而不必大兴土木,大举祭祀,追求虚荣 。回族禁止厚葬,还因为厚葬不仅劳民伤财,增加生者的经济和生活负担,而且会导致坟被盗被毁,使死者和生者都不得安宁,有害而无益 。
因此,受伊斯兰教信仰和人生观的影响,回族穆斯林既不遁世,不放弃享受人世间的幸福,同时又更侧重于寻求后世的功德圆满 。尤其对那些老迈而虔诚的穆斯林来说,他们所采取的态度与那些受封建迷信和习俗影响较深的汉族老人不同 。
他们既不忙于准备寿衣寿材,不热心于建坟造墓 。
2.回民死后怎么葬回族的葬礼,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回族聚居区,还是回汉杂居区,总起来看,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实行土葬,忌火葬 。回族实行土葬,传说是根据伊斯兰教关于安拉造化人类始祖阿旦,是由上上造成,死后仍归于土上而来的,有“入土为安”之说 。回族有句俗语说:“天下的土地埋天下的回回 。”这就充分说明了叵族实行土葬,并且死在哪里就埋在哪里 。
土葬是少数民族和一部分汉族当中普遍实行的一种葬法,它的类型有好几种 。回族的土葬法跟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除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外)的土葬有着本质的区别 。回族的土葬不用棺椁,由来已久,且至今还保持着 。清咸丰时回族宗教学者蓝熙所将 《天方正学》说;“清真殡葬,不需棺椁,以身归土 。因其清净也 。”《陈江雁沟里丁氏族谱·感纪旧闻》记载,回族丧葬是“殡不以木” 。现在回族人亡后,仍不用棺椁,只是用木板或水艇等来安放尸体,葬后再拿回木板或木匣 。
回族忌火葬的习俗至今也未改变,回族为什么忌火葬呢?据了解,回族有这样的传说,说火刑是安拉使用的,只有安拉掌握这个权力,一般人不能用 。还说,火刑是罪人死后受刑的地方 。另外,还说,伊斯兰教处理死人不用火刑 。回族由于受伊斯兰教的影响,逐步形成了人死后忌火葬的习俗 。
第二,主张速葬 。回族的丧葬根据伊斯兰教“三日必葬”的规定,一般是早上死,下午埋,晚上死,次日早上埋,最多不能超过三天 。个别特殊情况的,也有第四天埋的 。清代初回族著名宗教学者刘智在《天方典礼择要解丧葬篇》说:“按圣教,翌日必葬 。盖谓尸以入土为安,不得久停” 。泉州回族《丁氏族谱祖教说》在反映明朝嘉靖年间丁家丧葬习俗时说,这里的回族习俗多年来一直是“葬不过三日” 。避免停尸过长,腐烂发臭,以保持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