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禹治水的故事传说在帝尧时期 , 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 。为了制止洪水泛滥 , 保护农业生产 , 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 , 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 。
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 。鲧接受任务后 , 采用堤工障水 , 作三仞之城 , 就是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以障洪水 , 九年而不得成功 , 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 。
【大禹治水的故事怎么写】舜帝继位以后 , 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 。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 , 改鲧“围堵障”为“疏顺导滞”的方法 , 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 , 顺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 。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 , 然后合通四海 , 从而平息了水患 , 使百姓得以从高地迁回平川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 。
后来禹因此而成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 , 并被人们称为“神禹”而传颂与后世 。
2.请简要写出大禹治水的一个故事大禹治水(鲧禹治水)是古代的汉族神话传说故事 , 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 。他是黄帝的后代 , 三皇五帝时期 , 黄河泛滥 , 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 , 任崇伯和夏伯 , 负责治水 。
大禹率领民众 , 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 , 最终获得了胜利 。面对滔滔洪水 , 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 , 改变了"堵"的办法 , 对洪水进行疏导 , 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 , 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 , 置个人利益于不顾 , "三过家门而不入" 。大禹治水13年 , 耗尽心血与体力 , 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
3.大禹治水的故事写了禹有什么样的精神大禹治水的故事写了禹有三过家门而不入 , 敬业精神 , 公私分明 , 大义凛然的治水精神 ,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和象征 。
大禹治水是古代神话故事 , 其故事背景是上古时期 , 火神祝融与水神共工大战 , 最后共工败在祝融手下 , 怒撞不周山 , 导致天塌地陷 , 洪水泛滥 。最后只得请来女娲娘娘收拾这烂摊子 , 将天上的窟窿补上 , 但民间的洪水之灾却成了遗留问题 。
大禹是黄帝的后代 , 三皇五帝时期 , 黄河泛滥 , 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 , 任崇伯和夏伯 , 负责治水 。大禹率领民众 , 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 , 最终获得了胜利 。
面对滔滔洪水 , 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 , 改变了"堵"的办法 , 对洪水进行疏导 , 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 , 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 , 置个人利益于不顾 , "三过家门而不入" 。大禹治水13年 , 耗尽心血与体力 , 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
扩展资料
大禹治水的遗址:禹会村遗址 , 禹会也称禹墟 , 位于安徽省蚌埠市西郊涂山南麓的淮河东岸 ,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实地考察发展其是淮河流域目前发现最大的一处龙山文化遗址 , 总面积为50万平方米 。大禹生活的年代正是龙山文化时期 。
涂山既有大会诸侯遗址 , 又有娶女首领为妻的涂山氏国遗址 , 并留有禹王宫、启母石(亦即望夫石)、(生启之地的)台桑、防风冢、禹墟等多处遗迹 , 山上禹王宫有数千年历史 , 历代文人名宦如狄仁杰、柳宗元、吴文魁、苏轼、苏辙、宋濂、邓石如等 , 均来此游览凭吊并留下大量诗文铭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