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来说 , 楷书形成后 , 中国文字已基本定型(表一) 。(表一:汉字书体的演变) 1甲骨文 秦统一文字前 , 中国的汉字 , 不论从字体、应用角度而言 , 还是混乱的 。
古文广义而言 , 其包括大篆在内的小篆以前的文字;狭义的讲 , 指中国文字史上大篆以前的文字 。这里采用狭义的古文概念 。
古文包含甲骨文与金文;其中 , 前者被人们视为中国最早的定型文字 。甲骨文字:为商朝后期用写或刻的方式 , 在龟甲、兽骨上所留下的文字 , 其内容多为"卜辞" , 也有少数为"记事辞" 。
甲骨文大部分符合象形、会意的造字原则 , 形声字只占20% 。其文字有刀刻的 , 有的填满朱砂 , 也有直接朱书墨书的 。
因文字多为图画文字中演变而成的 , 象形程度高 , 且一字多体 , 笔画不定 。这说明中国的文字在殷商时期尚未统一 。
殷代图像金文:先秦称铜为金 , 故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 , 又叫钟鼎文、彝器款识 。与甲骨文相比 , 金文象形程度更高 , 显示了更古的文字面貌 。
金文填实的写法 , 使形象生动逼真 , 浑厚自然 。甲骨文是商代书写的俗体 , 金文才是正体 , 显示了正体多繁 , 俗体趋简的印迹(如表二) 。
(表二:甲骨、金文对照表) 甲骨文因多为刀刻在龟甲兽骨上 , 故其文字带 。
7.隶书的宁怎么写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 , 其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隶书 → 楷书 → 行书 (商) (周) (秦) (汉) (魏晋) 草书 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 “汉字七体” 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 , 有据可查的 , 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 , 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 , 即甲骨文 。
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 , 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 , 十分生动 。到了西周后期 , 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 。
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 , 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 , 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 , 字形结构趋向整齐 , 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 , 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后来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 , 改为小篆 。
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体简化之外 , 并把线条化和规范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 , 几乎完全脱离了图画文字 , 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的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 。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点 , 那就是它的线条用笔书写起来是很不方便的 , 所以几乎在同时也产生了形体向两边撑开成为扁方形的隶书 。
至汉代 , 隶书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 , 汉字的易读性和书写速度都大大提高 。隶书之后又演变为章草 , 而后今草 , 至唐朝有了抒发书者胸臆 , 寄情于笔端表现的狂草 。
随后 , 糅和了隶书和草书而自成一体的楷书(又称真书)在唐朝开始盛行 。我们今天所用的印刷体 , 即由楷书变化而来 。
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是行书 , 它书写流畅 , 用笔灵活 , 据传是汉代刘德升所制 , 传至今日 , 仍是我们日常书写所习惯使用的字体 。到了宋代 , 随着印刷术的发展 , 雕版印刷被广泛使用 , 汉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 产生了一种新型书体——宋体印刷字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