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砚台的句子七律 酬张枚大兄惠赠澄泥砚
君惠赠自情长,从此珍藏砚一方 。
润泽澄泥濡紫笔,论交潘陆尽华章 。
幸哉来日茶烹雪,误却初春锥处囊 。
歌凤接舆知世运,北窗高卧任炎凉 。
黄庭坚诗题澄泥砚
北宋时,大书法家黄庭坚与名人何书铭有隙 。唐宋盛行墓志,何生前写好铭文,想让黄庭坚在其死后为其撰书,病危时嘱咐其子,把其珍藏多年的一块铜雀台瓦送给黄庭坚,待黄收下后再明其意 。因三国时曹操建造铜雀台的瓦是用澄泥制作的,后人用来做砚不伤笔、不渗水、易发墨 。至北宋传世甚少,当时文人雅士对此钟情有加 。何书铭死后,其子遵父遗言而行,黄庭坚看到铜雀台瓦后,视若拱璧,欣然为何书铭写了墓志 。后来黄庭坚把此瓦制成砚台,并为其作铭镌刻于砚背,其铭曰:
邺城宫殿已荒凉,
依旧山川半夕阳,
古瓦凿成今日砚,
待教人世写兴旺 。
清乾隆御铭题刻诗文,山水,浮雕福寿龙纹澄泥砚.砚身前端所刻文字内容为
清乾隆御铭臣董诰
幽人得天趣,
竹室在山间,
永怀当盛世,
所乐在人和.
子瞻见许骊山澄泥砚
作者:苏辙 朝代:宋
长安新砚石同坚,不待书求遂许颁 。岂必魏人胜近世,强推铜雀没骊山 。寒煤舒卷开云叶,清露沾流发涕潸 。早与封题寄书案,报君湘竹笔身斑 。
次韵和子由欲得骊山澄泥砚
【作者:苏轼】
【年代:宋朝\代】
【诗文】:
举世争称邺瓦坚,一枚不换百金颁 。
岂知好事王夫子,自采临潼绣领山 。
经火尚含泉脉暖,吊秦应有泪痕潸 。
封题寄去吾无用,近日従戎拟学班 。
2.砚台的砚最早在哪部古籍或者诗词中使用过《康熙字典》 《午集下》《石字部》 ·砚 《唐韵》吾甸切《集韵》《韵会》《正韵》倪甸切音 。
《释名》砚,硏也,硏墨使和濡也 。《说文》石滑也 。
《长笺》滑训利,利犹厉也,与硏摩同义 。《文房四谱》黄帝得玉一纽,治为墨篆,曰帝鸿氏之砚 。
《周武王·砚铭》石墨相著而黑,邪心谗言无得污白 。又姓 。
《元文类》国子监司业砚弥坚 。又《字汇补》古典切,音蹇 。
濡石也 。《正字通》说文硏砚音义俱分,今俗合为一 。
[2] 砚,俗称砚台,是汉族书写、绘画研磨色料的工具 。汉代时砚已流行,宋代则已普遍使用,明、清两代品种繁多,出现了被人们称为“四大名砚”的端砚、歙砚、洮砚和澄泥砚 。
古代汉族文人对砚十分重视,不仅终日相随,而且死后还用之殉葬 。砚与笔、墨、纸是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 。
砚用于研墨,盛放磨好的墨汁和掭笔 。因为磨墨,所以有一块平坦的地方;因为盛墨汁,所以有一个凹陷 。
汉代刘熙写的《释名》中解释:“砚者研也,可研墨使之濡也” 。最常见的砚台的制作材料是石材,有来自广东端溪的端砚,来自安徽歙县的歙砚,来自甘肃南部的洮砚,来自河南洛阳的澄泥砚等等,这四种砚台被称为“中国四大名砚”,端砚又称作端溪石砚,位列四大名砚之首 。
另有“南端北易”之说,“易”指河北易水砚 。歙砚(王耀作品)此外唐开始使用铜雀台遗迹上的砖所做砖砚流行一时 。
苏轼藏有唐代许敬宗砚,在黄州沙湖民家时得吕道人沉泥砚,苏轼说:“砚之美,止于滑而发墨,其他皆馀事也 。”绍圣二年(1095年),苏轼写信给黄庭坚:“或谓居士:‘吾当往端溪,可为公购砚 。
’居士曰:‘吾两手,其一解写字,而有三砚,何以多为?’”苏轼有诗纪念亡友石昌言:“非人磨墨墨磨人!”经过很长时间的历史,砚台已早已不再是单纯的文具,而成为了集雕刻,绘画于一身的精美工艺品,成为文人墨客收藏的对象 。北宋末何蘧《春渚纪闻》记载宋徽宗召米芾写字,米芾看到皇帝桌上有名砚,一写完字,就抱上砚台跪请曰:“此砚经臣濡染,不可复以进御,取进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