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仁湘|王仁湘:哀林向师辞世 留精神气永存
哀林向师辞世 留精神气永存
本文图片
林向
这是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考古学家王仁湘 , 在考古学家、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林向先生逝世后 , 第一时间撰写的悼念文字 。 经王仁湘授权 , 其纪念恩师林向的文章《童心塑达人 学问求放心》 , 今日在红星新闻发布 。
童心塑达人 学问求放心
王仁湘
人在一生中会遇到许多老师 , 尤其是在学生时代 , 老师是我们的领路人 。 仔细想一想 , 每位老师都会给自己留下很深的印象 , 只是有些印象会被岁月或深或浅地掩盖 , 也有些印象会愈发鲜明 。 林向先生是我大学时代的老师 , 他给我留下的印象非常鲜明 , 他是一位达人 , 是一位和善的学者 。 记得林老师为我们开课时说过这样一句话:师傅领进门 , 修行在个人 。 不过我们的修行他也是非常关照的 , 尤其是对我而言 , 数十年来他这样的关照不曾中断过 , 所以他留给我的印象丝毫也不曾淡忘 , 而且还有一种历久弥新的感觉 。
林向老师给我给他周围和接触过他的人 , 留下的最深印象我以为主要集中在两点 , 就是他做人的境界和做学问的境界 , (他)为人处世中修摄的乐观豁达的心境 , 学术研究中突显的馈献社会的责任感 , 这都强烈感染着我们这些学生和他周围的人 。
每个人自出生就从父母那里得到了一个世界 , 随着我们的努力 , 也多少改变着这个世界 , 也在参与营造着这个世界 。 给世界增加一些怎样的色彩?给他人留下怎样的印象?最好的答案是快乐 , 自己快乐 , 与人快乐 , 让这世界更美好、更阳光 。 林老师就是这样的人 , 他快乐地教学 , 快乐地研究学问 , 快乐地生活 。 他也让我们从他那儿获得了许多快乐的感觉 , 快乐从他身上发散到他的周围 , 快乐又跟随着我们发散到更遥远的地方 。
本文图片
林向
毕业离校分配到北京工作以后 , 虽然是山水遥远 , 不过却让我们师生常有见面的机会 , 所以林老师在我眼中的样子 , 并没有明显的改变 。 一晃居然过去了近40年的光阴 , 每次师生见面 , 不论是在会场还是在家中 , 林老师脸上都是笑意融融 , 让学生感到的是一种慈爱与包容 , 快乐无比 , 亲切无比 。 有一次林老师在田野考察中意外受伤 , 正好我去成都 , 特地到他家中探望 , 尽管伤势不轻 , 但在他的脸上却并不见痛苦的表情 , 他乐观面对伤痛给我留下很深印象 。
林老师快人快语 , 乐天乐地 , 他走到哪里 , 哪里就有快乐跟随 。 我有时会思考这样的问题:为何林老师那样快乐 , 难道他就没有忧心的事么?他一定有过不快乐的际遇 , 他又是如何保持快乐心情的呢?
最近读到林老师《童心求真集》的后记 , 在他的话中我找到了答案 。 他说他对“童心"有一种追求 , 追求在尘事中葆有一片“纯真无邪" , 保有一片“心灵的绿洲" 。 他对这样的“童心" , 解释是“追求一种不背包袱的、不加掩饰的对是非的自然表达方式” 。 正因为如此 , 他为自己的学术文集取了这样的名字 。 童心可贵 , 童心常在更可贵 , 我相信林老师的快乐一定是来自他不老的童心 , 是童心塑造了这位达人 。
快乐又是什么?怎样才能得到快乐?许多不常有快乐感觉的人 , 觉得快乐是一种奢侈品 。 有人说快乐来自于满足与幸福 , 哲学家康德就以为“快乐是我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 如果真是这样 , 快乐来自需求的满足 , 那知足就应当是人心理上的一种常态 , 可这却是极不容易做到的事 。
- 异途&庞大的反精英阶层让王朝由腐朽走向毁灭
- 求职|毕业生面临求职难,两大行业面临招工难,二者为何不愿双向奔赴?
- 职业教育|这三类工作适合性格内向的人,不用能言善辩,也可以获得稳定收入
- 英国|摘菜能赚55万?发达国家面临棘手问题,开始向全球撒钱抢人
- 刘向歆父子年谱&国学大师钱穆在台北上最后一节课:你们是中国人,不要忘记中国
- |让求职者与企业“双向奔赴”,普陀这个“媒人”真靠谱!
- 美术$美术画作好坏如何“评判”,老师的“逆向审美”给出答案:丑≠差
- |有同事向领导投诉你,你会假装不知情还是直接挑明?这样做更合适
- 海瑞#文艺评论丨黄志忠:超越皮相而奔向更深度的灵魂
- 息烽县@「公安心向党护航新征程」贵阳市公安局文艺小分队到息烽县局交警大队慰问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