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的大篆怎么写( 二 )


吴昌硕(1844——1927),其书法、绘画、治印均为一代巨擘 。他力攻石鼓文,并陶熔三代金石文字,能融入画法和篆刻的刀法,故其书气格不凡 。
晚年的篆书结构茂密壮伟,取势峻峭,笔力凝炼遒劲,力能扛鼎,远非一般名手所比,是邓石如之后篆书第一人 。光绪廿五年,殷墟出土了大量的甲骨文字,又为书家们开一宝山 。
后来,以工书甲骨文而名世者,有丁佛言、罗振玉、丁辅之、董作宾等人 。至今能工甲骨书法者也不乏其人 。
纵观清代早、中、晚三个时期的篆书艺术状况,从小篆到大篆,再到甲骨文,向着文字发展的反方向发展 。这个有趣的现象说明了清代碑学把篆书艺术开拓到了多么广阔的境界 。
3.篆书的书写规律篆书概述 中国书法的每—种字体都有自己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而篆书的发展 是与古文字发展紧密相联的 。
它作为篆、隶、草、行、楷五体书之首,是 书法艺术中具有独立意义并独具特色的书体 。今天,篆书在文字应用方 面虽不占主导地位,但由于这种书体处在前书法的文字起源与应用时期,直接关系到研究我国古代文明,追溯历史的重大课题,再加上这种书体 在两千余年的发展史中,经历了多次演变,又以它在书法上的独有特征 和美的表现贯穿于整个书法史中 。
因此,它是文化传承的命脉,在考古、文字研究、哲学、美学以及人类社会学诸方面,具有任何书体无法替代 的重要作用和研究价值 。我国文字历史悠久,形体变革多样 。
在古文字阶段,对篆书的分界 历来众说纷纭,莫衷—是 。按通常讲,在篆书系统中把秦以前的文字称 为“大篆”,把秦实行统一的文字称为“小篆”,这是较宽泛的说法 。
实 际上在我国最早发现陶文之后,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用汉字记载的文字 资料,应该说是“甲骨文” 。也就是说,应当把甲骨文单独作为一种书体; 其后是青铜器上的文字,即“金文” 。
到东周时期秦用籀文,六国用古文,进而又发展为秦国的小篆 。这些在文字孳乳演变期中的不同说法,都涉 及到古文宁的许多学问 。
因本书主要是面向篆书初学者,从篆书书写的 入门考虑,只将篆书演变期中的主要书体及篆书的发展分别作一概述,而后以小篆作为主要学习对象,进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介绍与引导 。(一)甲骨文 甲骨文是商代乃至周初,契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
因其内容绝大 多数是王室的占卜文辞,也称“卜辞” 。甲骨文出土于河南安阳市郊的殷 尚废墟——小屯村,故又称“殷墟文字”、“殷契”等 。
据记载,殷墟以洹水南岸的小屯为中心,是殷商王朝的国都 。商王 朝灭亡后,这些卜辞长埋于地下,无以面世 。
数千年后,当地农民在犁 田时偶而发现,因古骨研末治刀创,随将其作为“龙骨”卖给药铺 。1898 年,曾有古董商拿了一些给天津的王襄、孟定生辨认,他们认出是古代 珍贵遗物,意言为“古简” 。
1899年,北京的金石学家王懿荣对甲骨作了 鉴定,认定是商代文字 。这—发现,震动了考古界 。
之后,有刘鹗、孙 诒让、罗振玉、王国维等考古学家在大量收集、整理甲骨的基础上,对 甲骨文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撰写了许多著录和专门著作 。自此,我 国近代学术史上又一新的研究领域——甲骨学开始蓬勃发展起来 。
它的 发现,不仅为研究我国商朝历史和整个人类社会的古代历史提供了珍贵 的资料,还引起世界各国学者的高度重视,成为一门独立的国际性学科,同时在中国书法史研究及书法创作方面也产生厂深远的影响 。从甲骨出土的十五万片实物,5000余字的文字看,已经是经过相当时期发展.并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文字,其间汉字构形规律已有大部分符合“六书”之说(如象形、会意、形声),文法也和后代相近;从书法角度看,不同时期的甲骨文,字体风格亦有所异,但文字书写的整体风格自然率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