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教案怎么写( 五 )


并且新课程标准还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 要在课内外创设各种各样的交际情境 , 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 。因此处理好这部分教学内容 , 不仅可以增长历史知识 , 也可以使教学增添生趣 。
像我在这一环节介绍诗人贺知章创作《回乡偶书》这首诗的背景 , 学生就会在这种情境中展开想象 , 获得情感体验 。课程标准对高年级阅读积累提出较高的要求:学习浏览 , 扩大知识面 , 能根据需要搜集有关材料 。
我教学《长相思》在这一环节让学生交流对于纳兰性德你知道多少呢?这样既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 , 又训练学生听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 还为下一步学习古诗、理解古诗的内容做好准备 。三、自主学习 , 弄懂诗意 。
《语文课程标准》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的四大理念之一 。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 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
这就要求教师创设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 , 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 。在这一环节中 , 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 , 做到放和扶有机地结合 , 引导学生学习古诗 。
首先要大胆地放 。先让学生自由讨论学习古诗的方法 , 然后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去探索新知 , 弄懂诗意 。
对于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 , 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和帮助使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得到解决 。引导学生利用书上的图画 , 注释或其他工具书等帮助理解诗词的意思 。
理解诗词的意思还应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抓诗眼:例如王维的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 , 每逢佳节倍思亲 。只要抓住一个独字 , 就更能理解异乡异客的感情了;只要抓住一个独字 , 就知道倍思亲时的孤单了 , 更能理解诗人见到别人团圆而自已只影形单的寂寞了 。
(2)抓词语:例如 , 同是写送别的诗《芙蓉楼送辛渐》和《送元二使安西》 , 只要抓住诗句中的重点词 , 就能体会到诗人送别时的感情是不同的 。《芙蓉楼送辛渐》写到:寒雨连江夜入吴 , 平明送客楚山孤 。
洛阳亲友如相问 , 一片冰心在玉壶 。其中用到了寒夜孤冰等词 ,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送别辛渐时心中充满了伤感与凄凉 , 到底送别的辛渐是何人呢?为何这样悲痛呢?一定与诗人的亲友有关 。
(3)抓诗句:一首诗 , 每每有两句是重点句 , 有些甚至成为了名句 。那就抓住其中的重点去理解就行了 。
例如《登鹳雀楼》的欲穷千里目 , 更上一层楼 。《静夜思》的举头望明月 , 低头思故乡 。
《题西林壁》的不识庐山真面目 , 只缘身在此山中 。(4)抓诗题:有些诗 , 从它的题目 , 就可以知道整首诗到底写的什么内容 。
例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 从题目就可见作者在西湖上饮酒(欣赏风景?赋诗?)碰到了开头是晴朗的 , 后来下雨了这样的景象 。又例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 , 如果不看题目 , 一读而知是写的夏天的荷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