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婚换号怎么写

1.订婚换书写法双方家长中意后,议日举行订婚仪式,俗叫换书,也叫换婚忆,民间还叫“传书”,是迎亲前婚礼的一种礼仪 。
换婚书要选在双月双日进行 。是日,媒人一早从男家携带婚礼(2斤粉条和3升米)和婚帖给女家送去 。
女家收下礼物,将预先准备好的12至16个套搭勾形面食、两双鞋及回书等让媒人带回,送给男家,以表婚姻牢不可破 。男家将女家回赠的面搭勾分送亲戚邻居,宣布儿子有了媳妇 。
换书不隔年,一定要在定婚的当年进行 。1960年以来,传换婚书渐少,而由媒人转达双方意愿 。
换婚书格式: 注:1、以男家长名出现 。2、“老亲家”只写对方姓 。
3、“天作之合”下的小字多省略不写 。4、女家回书式中间四字改为“敬答鸾笺” 。
安阳城乡旧式婚姻,多沿封建社会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合八字: 两家子女年龄相当,具有婚配可能时,则邀媒人或亲友说合,征得两家同意,互换龙凤庚贴,请瞽者合命谓之“合八字”,男女属相无冲克时,方行择吉换书 。
换书: 经媒妁之手投启(发求婚书帖)、签启(复表女家意见),经此传启,互称姻家 。男始赠簪珥,女送书墨(乡间多送衣物),此为行聘订婚,婚约即成 。
通信: 成婚年龄,男备食盒大礼(鸡鸭肉等),美酒喜绸,连同迎亲吉期先告女方 。待女家同意,择日举行婚典 。
请期: 按既定吉日,向亲友告请期 。届时,结红彩,贴喜字,佳肴相备,以待宾客 。
迎亲: 迎亲吉日民间统择双日 。前一日,男家备酒菜一桌,送至女家,称“养酒礼”(现多改送现金) 。
女家将妆奁送到婿家 。由婿家备喜封(用红纸包现金,按妆奁多少或商定数额一次付给喜封,款额多为双数),谓之送包袱钱 。
婚典当日,富户立红色牌坊,贴大红双喜字,布置华丽洞房 。娶亲起程,新郎冠插花翎,肩披红绸,乘八抬六顶轿(新郎,男傧相二,女傧相二,押轿童子,傧相俗称“伴客” ),或八抬四顶(男女傧相各一)陪郎前往 。
鼓乐笙器居前齐奏,彩旗缤纷,队马骑士居中,花轿于后,行游街巷 。普通人家乘轿二顶或四顶,执事简朴 。
至女家,婿先祭堂祭祖(三拜九叩),再行奠雁礼 。礼毕,女家设宴待婿 。
宴毕,境内有“蹲女婿”之风俗,即先将新郎送至门外,入轿内等待新娘起程 。这期间,新妇冠带粉妆,开容梳髻,红帕盖面,妇拜尊堂,起轿由兄弟或亲属4人护送,民间俗称“送客”(女家送客一般为男家傧相的一半),并由拉纱女童陪伴上轿 。
送客郎舅与新妇嫂子(俗称“送女婆” )各乘一轿,其他男女傧相各一人及押轿童子,随女家男女傧相乘车于婚队之后,送至婿家 。途经街巷村落,鸣锣开道,笙乐齐奏,鞭炮不断 。
婚队不能行原路 。迎娶之风今虽仍然存在,但旧式婚仪多已不用,城区青年有的取旅行结婚式,也有不接不送的 。
女伴结队送新娘,宴亲友,送包袱等礼仪今仍普遍 。婚典: 新人花轿到门,乐炮齐鸣,差人持火红犁洒上醋,围花轿正转倒转各三圈,边转边颂:“前撒撒,后撒撒,新娘明年生个胖娃娃”等吉祥歌诀,新娘下轿,由女傧相迎,女家送客搀扶护卫,有“撒盖头”之风,并颂“一撒金,二撒银,三撒富贵满家门,再撒新娘生贵人” 。
新娘沿铺地红毡跨马鞍,抱宝瓶,步入喜堂 。花烛礼场设于内堂,天地案上焚香燃烛,斗内粮满,插秤及大葱一束,意表金玉满斗,称心如意,四季长青 。
婚典开始,由月老(年长者)主持,用“多福多寿多男子,越福越寿越康宁”等词祝贺 。而后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夫妻对拜,步入洞房,婚典告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