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名著手抄报怎么写

1.关于‘走进名著’的手抄报怎么写怎么写?你是说写作素材吗?在百度知道里一搜就全有了啊……/xkweb/xxyuwe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246 走进名著 阅读经典 杭州市余杭实验小学 洪春幸 名著,是“具有推崇价值的有名的作品” 。
(《现代汉语词典》)经典名著的价值在于典范语言的熏陶,在于心灵的滋养,在于对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 。让我们的孩子走近经典、阅读名著,已经成为语文界、教育界、文化界乃至全社会的共同愿望 。
1999年4月27日《人民日报》登载了“让民族文化血脉相传”的座谈会纪要,季羡林、王元化、金庸、余秋雨等海内外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要抢救儿童记忆的黄金时代,实施中华古诗文诵读工程,引导孩子阅读经典名著 。2001年,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增加了“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和“关于课外阅读的建议”,建议主要包括了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 。
小学生和经典名著的距离有多远?余秋雨认为,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由经典奠基可以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 。别林斯基说过一句话:“你可以不必担心孩子领悟了多少,你还应当竭力使孩子们尽量少领悟一些,但要多感受一些 。”
其实,当孩子们沉浸在阅读经典名著中,脸颊红红、目光灼灼时,我们已无需多言,经典名著对于头脑的启迪自有其时,也自有其序 。小学阶段经典名著的教学,主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孩子了解名著,引领孩子走近名著,激发孩子热爱名著 。
我们应该把期待的目光放长远一些,再长远一些,一本经典名著不会也不能教会孩子学习语文,但它应当能温暖他们的心灵,打开他们美好而又人道的感觉世界,激发他们心中温柔的、微妙的感觉 。各种版本的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经典名著都不多,并且都是节选改编的,这当然是考虑了种种原因,还有教材选文标准长期争议不下又相互妥协的结果,本文暂且不论 。
但是,这仅有的几篇经典名著的“影子”,应当成为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经典 。比如:《赤壁之战》、《草船借箭》、《三顾茅庐》、《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 。
小学阶段经典名著教学的基本精神应该是:教与学全方位向名著开放 。教与学向名著的作者开放 。
名著的作者当然是名家,是一个文学名家、文化名家,认识名家就是一种素质、一种品位 。名著的作者在孩子的心中,不仅仅是一个人,更是一个理想的化身、神秘的偶像,是点燃孩子心中对名著向往之火的一个易燃点 。
教与学向名著的经典情节开放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名著都是节选改编的,孤立缺少联系,单薄失去趣味 。
一次,我在教学《赤壁之战》一文时,有学生问:“这个故事中原本有许多有趣、聪明的计谋,为什么这里都没有了?”原来他读过《三国演义》,知道“反间计”、“连环计”、“苦肉计”等,认为阅读原著要比读课文更快乐、更有趣 。于是,我就引导孩子们了解与“赤壁之战”相关的三国故事,把他们带入了《三国演义》的原著天地 。
教与学向名著的人物开放 。名著和名著中的人物是相映生辉的,没有《西游记》当然不会有孙悟空,因为孙悟空的横空出世,《西游记》更加熠熠生辉 。
学生对名著的喜爱主要表现在对名著人物的喜爱,对某个人物的喜爱之情往往会成为孩子搜寻名著、阅读名著的主要动力,而对某个人物了解的多少又往往会成为小伙伴之间炫耀的资本 。在《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文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孩子从多种途径获得的《西游记》知识,教学向孙悟空的“前尘”“后事”延伸,可以有效的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并可转化为对《西游记》的阅读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