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鼓戏观后感怎么写( 十 )


我分不出个是非 , 只知道间在大人中间一路有说有笑 , 一下工夫毫不费劲的便赶到了戏场 。屁大的观众坪里早坐满了人 , 熙熙攘攘的 , 紧密得很 。
我们没得坐 , 自然只能往后面站着 。到了晚上能赶四五里夜路去看戏的人 , 大多是单身汉 , 因为穷 , 娶不到老婆 , 看见个娘们便浑身痒痒 , 几十年来未碰过女人 , 便是不小心挨到了一下**和屁股什么的也惊喜之极 , 回味无穷 , 还免不了要向同伙眩耀一番 , 加油添酱的说来 , 仿若是那么些婆姨抵挡不了他的魅力 , 自愿一般 。
这也算是他们热衷看戏的又一个原因 , 一到戏场眼睛便四处瞟游 , 看有什么可人儿没有 , 乘机向她们挤去 , 拣点便宜 。此事也是闹过笑话的 , 说是某人紧贴于一个女人背后站着 , 人山人海 , 大约是感觉了什么 , 心猿意马起来 , 身体的血液就向一个部位涌去 , 害得那婆娘回手一拍骂道;“你这骚家伙 , 拿着个电筒吵什么?”至今流传甚广 , 常作笑柄 。
所谓花鼓戏 , 明初于陕北一带颇为盛行 , 历经久远 , 分了派系 。一支入湘 , 雅称“湘剧” , 所用乐器很简便 , 无非鼓、锁呐、二胡、锣 , 等等三五件 。
所唱内容也就是古典评书、章回小说、神仙故事 。腔法与粤剧想反 , 不走低沉悲凄之道 , 抑扬顿挫 , 高亢昂扬 , 依锣鼓之花而唱 , 也别来味道 。
唱的内容是要有考究的 , 须三思而定 , 不可乱点剧名 。前些年吧 , 一李姓村旗鼓声张的唱了一曲《狸猫换太子》 , 讲的是宋仁宗年间一刘、李二妃之间的事 。
刘氏奸诈 , 产下一女 , 便设计将李妃之子换了过来 , 再以狸猫代之 。褒贬自明 , 惹恼了刘姓村 , 结果大打出手 , 重伤了数十人 。
幼时 , 我于评书兴趣斐然 , 诸如《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罗通扫北》、《五虎将》、《粉妆楼》等等百看不厌 , 于花鼓内容也总能说出个典故来 。这便是大学问 , 村民们看到不懂处 , 自要寻来问我 , 有了满足感 , 这也是我乐此不疲的原因 。
对于唱功 , 我是不懂的 。朦胧之间也侧重于女戏子 , 隐约记得有一个饰樊梨花的戏子长得好看 , 便上了心 , 并大言说过等我长大了要娶她做老婆 。
后来遇遇 , 我玩笑着说了出来、其时她为人母已久 , 相对莞尔 。至今回忆 , 也颇有感想 。
近年来 , 村民们富裕了 , 我也常回家看看 , 家家户户有了彩电 , 影碟机 , 想看就看 , 戏班子也早就没了生计 。我每到一户串门儿 , 往日的单身汉也大都娶了老婆 , 放上一段花鼓调子 , 劝几杯烧酒 , 回忆旧时看戏的情景 , 往往满堂豪笑 。
花鼓戏是我最初接触古典通俗文学的窗口 , 便是今日见识比那时要广些 , 新鲜物事也看到过 , 仍然只有这种最为乡土 , 最为亲切的民间艺术萦怀不忘 。
10.作文 花鼓戏310字[花鼓戏作文] 家乡在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荆州地区 , 这里的戏叫荆州花鼓戏 , 每每秋收以后 , 村里都会请上戏班来唱几天 , 一是庆祝今年的丰收 , 二是希望明年风调雨顺 ,  花鼓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