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论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的意象造形!

摘要:现代工笔人物画造型大多采用西方素描再现方法,而忽视了我国传统绘画的意象表现,本文从绘画理论和美学思想方面入手,探讨了我国工笔人物传统绘画重意轻形的美学理念,我们只有对传统文化深入了解,才能真正做到对我国绘画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工笔画;意象;造形
意象!论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的意象造形!
文章插图

工笔人物画从战国帛画发展到今天已经历了二千多年历史,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风格特点,由于工笔人物画的独特魅力深受人们喜爱,所以被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现代工笔人物画已成为各大美术院校训练造型能力的必修课。中国工笔人物画创作的审美标准,一方面根基于中国古代哲学,一方面来源于中国美术的实践,因而富有独特的中国民族特色。中国人物画造型理论不同于西方的人物画造型理论,西方人物造型是按照人物解剖和结构比例关系进行的创作实践,其中涉及到写实、透视、明暗、结构、比例等概念。20世纪以来,中国人物画在表现形式上引进和借鉴了西方近现代绘画方法,诸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再现、表现、抽象、形式、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
在20世纪新的中国美术创作现象中,运用这些西方的绘画形式和方法,开展中国现代美术绘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不可讳言,许多人在借用西方绘画语言时,却丢掉了中国本土艺术风格。过多学习西方人物画的明暗结构,往往造成了工笔人物画和西方绘画在形式上没有太大的差别,从而失去了中国传统绘画意象造形的独特魅力。所以学习和探讨中国传统人物画的创作方法,在今天尤为重要。我们要表现中国艺术的精神特征和形式风格,只有重视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借鉴和运用,才能够让中国人物画成为世界艺术花园中的一只奇葩。
审美活动与艺术创作都离不开对现象和形象的观照与把握,对世界的感知与认识活动也离不开对自然万象的体察。中国古代人不但观象,而且审美,对象与意的论述,在《周易》中已比较详细。《周易》思想十分深刻,试图对自然、社会、人类和历史发展作总体的宏观把握。《周易》用简单抽象的符号来说明自然和人类社会中的一切现象。这实际上是中国古代人在抽象思维和象征思维方面的一大创造。中国传统人物画的创作就是吸收了传统"重意轻形"的审美思想,"以意造形"这个意既包含了画家对客观的感悟,又包含了画家的主观思想,是主客观的高度统一。立象尽意,在《周易·系辞传》中有这样一段话:"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1]翻译后即指孔子说:"书面的文字不能完全表达作者想要说的话,言语不能完全表达人的思想。"
意象!论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的意象造形!
文章插图

那么圣人的思想就不能被了解了吗?孔子说:"圣人创设象征来曲尽思想,设六十四卦以竭尽自然万物情态,又在卦下撰系文词以尽行表达其言语,又使其变化贯通,以进行布施其利于万物,鼓动起舞,以尽情发挥神奇的事理。"这里说的"言",是指使用概念、判断、推理的语言。"言不尽意",是说这种语言在表达思想情感方面的局限性。《系辞传》认为立"象"可以尽意,借助于形象,可以充分地表达圣人的意念。到了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意象"这个美学范畴。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说:"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又说:"神用象通,情变所孕。"刘勰从艺术构思的角度,提出"意象"这个范畴。他认为在艺术构思活动中,外物形象和艺术家的情意结合在一起,才能使形象更为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