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性|我写作就为说出那些无法扑在你怀里哭诉的话( 二 )


这本书很多细节、很多篇章迷人的地方在于 , 我承认这种失败 , 我承认我父亲的身体、我父亲今天所遭遇到的生命的阻隔与中断 , 这种戛然而止 , 是无论我作为一个儿子 , 还是作为我父亲的主体 , 都没有办法去超越、克服的悲剧 。 在这个前提之下 , 我们并不是非常简单地“他多么有生命力”“我是多么坚强乐观” , 不是 , 父亲的胆怯、惊慌、恐惧 , 甚至他观察到父亲蜷缩着、恐惧着 , 有大量这样的细节描摹 。 这就是生命力 , 我们的生命力并不体现在所谓的乐观当中 , 我们承认这种恐惧 , 承认我们沉浮于人类缺陷这样一个事实 。 经由一个作家的描述 , 经由这个儿子的重新发现和打捞 , 我们会发现一个独特的父亲——一个既等同于其他的、居于广大无名之辈当中的一员 , 同时又是被其他父亲影响、不能被取代的父亲 , 我们看到他准确地被呈现 。
我们认同作为一个生命所要面临的事实 , 我们既不是一味地向上 , 也不是一味地沦落 。 我们平静注视着我们的生命和存在 , 从这样一种漫长的凝视出发 , 致力于去发现每个生命虚弱的时刻 , 致力于去探讨在这样的时刻里人之为人的可能性 。 这就是这本书以及更多作家们近些年来视角越来越丰富 , 因此带给我们越来越多宽广的体验、越来越辽阔的文本的原因 。 所以我感到新一代的散文作家 , 事实上他们已经重新出发了 。
我不知道向迅怎么看 , 接下来写散文你会怎么样去写?有什么样感兴趣的题材 , 或者会做什么样的思考?可以交流一下 。
向迅:刚才修文老师提到苦难叙事 , 当我们生活中面临亲人遭遇重大疾病可能离你而去的事情 , 当你亲自用笔书写的时候 , 你会不会写一些苦难?很多人写的时候可能带泪 , 我觉得这是不可取的 。 我也没有想赚取读者的眼泪 , 就是想客观真实 , 呈现我父亲生命中的那些时光 。
今年修文老师在我们杂志开了一个专栏 , 写他童年的事情 。 修文老师的童年也遭受很多苦难 , 但是我们看他的散文 , 最后超越了苦难 , 他的人生是有升华的 。 鸡汤文可能就是赚取读者的眼泪 , 而真正写文章要超越贩卖苦难这个心理 。
我们书写父亲是为了
维系历史的一个任务
向迅:父亲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农民 , 可能他的生命逝去就逝去了 , 就像我们周围很多人逝去一样 。 除了亲人每年中秋和过年会想起他们 , 其他时刻他们都是被遗忘的状态 。 村庄也好 , 城市也好 , 每天都有很多人在逝去 , 我们能够想起谁呢?所以我想为父亲写点东西 , 不能让他像我们村子里其他人一样消失就消失了 。 我在后记中说 , 我们写父亲是为了维系历史的一个任务 。 因为我们的历史是一代接一代人延续下来的 , 我们每个人的父亲都是其中一环 。
我们是一个大家族 , 我曾准备挖掘家族的故事 , 给家族写一本书 。 但在做田野调查的过程中发现 , 很多前辈细数自己三代以上的亲人 , 经常说不出他们的名字 。 当时我就有紧迫感 , 随着时间的流逝 , 关于父亲的很多细节我可能也会忘记 。 我现在回忆父亲在同济医院、在家里的细节 , 很多都想不起来了 , 现在很后悔没有当时把它如实记录下来 。
刚才修文老师也说 , 我渴望写一个不一样的父亲 。 虽然我们每个普通人 , 生活遭遇、物质生活可能比较雷同 , 但是作为一个生命个体 , 他在这个世上肯定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地方 。 写出不一样的父亲就是我想把父亲最真实的一面体现出来 。 亲情散文为什么容易受到诟病?就是因为我们可能对亲人会手下留情 , 对他进行美化、修饰 , 把他一些不怎么光亮的部分隐藏起来 。 而我尽可能地把最真实的生活呈现出来 , 包括我父亲很多不是英雄的一面 , 面对疾病他的胆怯、恐惧 。 这才是一个真实的父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