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有预谋,还是因为削藩被逼? 朱棣为什么要篡夺皇位

最近《大明风华》火了,又带起了一波明朝热 。
剧中雄略而阴鸷的朱棣,懦弱而圆滑的朱高炽,精明而诙谐的朱瞻基给大家留下了鲜明的印象 。
当然,还有引入争议的朱元璋,以及那个阴魂不散的朱允炆 。这一切戏剧冲突的起点,其实都源于历史上著名的“靖难之役” 。
“靖难之役”即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后,大力削藩,燕王朱棣借此起兵,以“靖难”之名挥师南下,最终夺取皇位的事件 。
但这一切究竟是朱棣被逼无奈,还是他早有夺取皇位的打算呢?这就需要我们抽丝剥茧,从史料细节中寻找答案 。

早有预谋,还是因为削藩被逼? 朱棣为什么要篡夺皇位

文章插图
七国之乱的启示
历史上削藩的皇帝很多,自然会有藩王不愿束手就擒,但像朱棣这样直接把正统击败,自己登基称帝的就不多见了 。
最早也是最典型的削藩是西汉的“七国之乱”,因此我们首先参考《汉书》做纵向对比,再拿出明史三大件《明史》《明实录》《明史纪事本末》做横向对比 。
西汉的削藩策是由晁错提出的 。

早有预谋,还是因为削藩被逼? 朱棣为什么要篡夺皇位

文章插图
晁错指出汉高祖初定天下,鉴于宗族薄弱,大封同姓诸侯王;齐王封七十二城,楚王封四十余城,吴王封五十余城,几乎占了天下一半 。
【早有预谋,还是因为削藩被逼? 朱棣为什么要篡夺皇位】他做出一个著名论断:“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 。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 。”
这就为历代的削藩定下基调,削藩是必须要削的,无非是早削晚削的问题 。
皇家子弟不是省油的灯,只要有足够实力,又有哪个不想染指皇帝宝座 。

早有预谋,还是因为削藩被逼? 朱棣为什么要篡夺皇位

文章插图
吴王刘濞有铜矿可以铸钱,有大海可以煮盐,招贤纳士,在诸侯王中实力最强 。
晁错同样采取先易后难的策略,先削楚王、赵王、胶西王,徐图吴王 。
刘濞当然不会坐以待毙,连结胶西等七国起兵,理由如出一辙:皇上还是好的,都是晁错这个奸臣挑唆,我们不是谋反,而是“清君侧” 。

早有预谋,还是因为削藩被逼? 朱棣为什么要篡夺皇位

文章插图
七国来势汹汹,汉景帝听信袁盎之言,杀晁错表示不再削藩 。袁盎奉命出使之际,刘濞撕下伪装,嘲笑说:“我都已经是东帝了,还拜个屁啊!” 。
若不是早有称帝的野心,他何必如此决绝,返回吴国做个富家翁不好吗?
最终还是靠周亚夫等人以军事力量,击败吴楚联军,平定七国之乱 。蓄谋已久,反对削藩只是他起兵的借口 。

早有预谋,还是因为削藩被逼? 朱棣为什么要篡夺皇位

文章插图
天下谁人不削藩
《太宗实录》口口声声说,齐泰黄子澄擅权,变更太祖成法,一意削藩 。确实有人向朱元璋痛陈分封藩王之害,然后被下狱处死 。
但查阅《明史纪事本末》,此事发生在洪武九年,当时漠北未定,太子朱标尚在,朱元璋自然不用担心藩王问题,却并不能表明朱元璋一直反对削藩 。
《皇明史窃》中有一段朱允炆与朱元璋的对话 。
朱允炆问:“虏不靖,诸王御之,诸王不靖,孰御之?”朱元璋默然良久,反问他怎么办 。
朱允炆答:“以德怀之,以礼制之,不可则削其地,又不可则废置其人,又甚则举兵伐之 。”朱元璋点头道:“是也,无以易此矣 。”
这说明由于太子早逝,太孙年少,朱元璋晚年已有削藩之意,至少是默许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