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炎南渡插曲 苗刘御林军兵变 逼迫宋高宗退位

靖康之耻后,赵宋皇室唯独宋高宗赵构侥幸逃脱,金军在得知赵构南下称帝后,即刻兵分三路再次南侵,西路攻陕西,攻山东的东路军在渡过黄河后由完颜宗弼分率一部直逼开封,宗翰则亲率中路直攻开封与其会师 。这时的开封府尹兼东京留守是宗泽,他有效的部署了东京防线,粉碎了金军夹攻的计划 。其后,他派人联络两河抗金义军,建立以东京为中心、两河为屏翼的抗金防线 。
其时,两河山水寨星罗棋布 。河东的红巾军以红巾为标志,用建炎年号,曾奇袭金军大营,差点活捉宗翰 。五马山寨义军推戴自称徽宗之子的信王赵榛为首领(其真伪莫辨,一般以为是假的),实际领袖是赵邦杰和马扩,响应者达数十万 。八字军由王彦领导,他是原河北宣抚司的都统制,招抚司解散后率残部入太行山,部众都在脸上刺上“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字,受其号令的有十余万人 。梁山泊水军以张荣为首,有战船数百,士兵万余,这支义军后由水路转战至两淮 。
【建炎南渡插曲 苗刘御林军兵变 逼迫宋高宗退位】同时宗泽派人与两河义军联系,让他们做好接应宋朝大军渡河收复两河失地的准备 。建炎二年五月,他在上书里提出六月出师渡河的计划,请高宗回京主持北伐壮举 。但高宗置若罔闻;对宗泽的每次上奏,黄、汪都笑着以为他脑子有病 。
两河义军数十万都受宗泽节制,称其为“宗爷爷” 。宗泽深知这些自发的义军,是抗金斗争最可倚靠的主力,但没有朝廷的支持,迟早会归于失败 。因而在开封秩序恢复正常以后,他一再上书高宗,呼吁还都,以号令抗金斗争 。宗泽留守东京一年,先后上了二十四次《乞回銮疏》 。
七月,宗泽见坐失良机,忧愤成疾,与世长辞 。死前,他沉痛吟诵杜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三呼“过河” 。宗泽一死,北方抗金形势迅速逆转,义军被逐个击破,官军分崩离析,一年以后开封再次被金军占领 。
宋金战争初期,金朝有一个明确的战略,那就是追击立足未稳的高宗小朝廷,俘获高宗,以确保不再有一个赵氏政权与其为敌,以便自己扶植的傀儡政权能代表金朝统制中原地区 。
建炎三年二月,完颜宗翰派兵奔袭扬州,前锋直抵天水军(今安徽天长) 。三日,高宗正在行宫行欢作乐,乍闻战报,吓得从此丧失了性功能,再也不能生育 。他慌忙带领少数随从策马出城,仓皇渡江 。传说中康王泥马渡江的故事就源出于此 。
次日,金军攻入扬州,追至江边,军民不及撤退,死伤与落水者不计其数 。朝野以为扬州大溃退的罪责都在黄潜善和汪伯彦的身上,高宗也不满他俩不能早为之计,让自己吃足了苦头,遂将他俩罢相,任命朱胜非为右相,王渊签书属枢密院事,仍兼御营司都统制 。
王渊在扬州大溃退时拥兵数万,对来袭的五六千金骑不作任何抵抗,不仅未罚,反而升迁,是因与原康王府宦官康履、蓝珪沆瀣一气 。在高宗从镇江逃往杭州途中与到达杭州以后,这些宦官依然肆无忌惮,作威作福,强买民物,凌忽诸将,激起军民极大义愤 。
三月,御营司武将苗傅、刘正彦既嫉妒王渊骤然升迁,又忌恨宦官胡作非为,对高宗一味南逃也深为不满,在杭州发动兵变 。他们诛杀王渊和康履,胁迫高宗将皇位禅让给年仅三岁的皇子赵旉,由隆裕太后(即哲宗皇后孟氏)垂帘听政,改元明受 。这次政变,史称“苗刘之变”或“明受之变” 。
这时,同签枢密院事吕颐浩正在江宁(今江苏南京),礼部侍郎张浚则督军平江(今江苏苏州),他们闻讯后即联络武将韩世忠、刘光世等起兵勤王 。苗刘兵变虽有合理的情由,却也夹杂着个人的野心,两人既无深谋远虑,又无明确目标,进退失据,见勤王大军逼近杭州,就弃城而逃,高宗复辟 。五月,苗、刘被韩世忠军俘获,两个月后处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