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甲骨文怎么写

1. 12生肖的甲骨文怎么写 十二生肖:鼠、牛、虎、兔、蛇、马、羊、猴、鸡、狗、猪 。
十二生肖甲骨文如下图:
【鸡甲骨文怎么写】扩展资料:
1.在字的构造方面,有些象形字只注重突出实物的特征,而笔画多少、正反向背却不统一 。
2.甲骨文的一些会意字,只要求偏旁会合起来含义明确,而不要求固定 。因此甲骨文中的异体字非常多,有的一个字可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写法 。
3.甲骨文的形体,往往是以所表示实物的繁简决定大小,有的一个字可以占上几个字的位置,也可有长、有短 。
4.因为字是用刀刻在较硬的兽骨上,所以笔画较细,方笔居多 。
由于甲骨文是用刀刻成的,而刀有锐有钝,骨质有细有粗,有硬有软,所以刻出的笔画粗细不一,甚至有的纤细如发,笔画的连接处又有剥落,浑厚粗重 。结构上,长短大小均无一定,或是疏疏落落,参差错综;或是密密层层十分严整庄重,故能显出古朴多姿的无限情趣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甲骨文
2. 鸡字的演变过程,从甲骨文起 鸡,鸟纲,雉科家禽 。
远在游猎时代,鸡就和人生活在一起了 。殷商时期的甲骨文,鸡字就有10种以上的写法 。
图一、图二似鸡侧视状,图三为鸡正立而头朝左状 。由字形不难看出这三个字属象形字,造字的先民画出了一只只扬脖挺射、肉冠矗立、引颈司晨的公鸡形象 。
后来,为怕人们把字音念错,便在象形“鸡”旁加了个“奚”作声符,成了形声字,作图四、图五、图六,字形似手牵一只用绳子系住的“鸡” 。由此推测,殷商时期的先民可能是将鸡系着进行驯养的 。
金文中的鸡字很少 。图七为商代鸡鱼鼎上的铭文“鸡”,也是象形字 。
有趣的是,商周青铜器上的“报时神”是雄鸡的图案,有正视形的(如图八),也有侧视形的(如图九),头、冠、嘴、眼、身、翅、尾、足俱在,与甲骨文的表现手法各极其妙 。图十为秦代小篆“鸡”的字形,承袭了甲骨文中左声右义的形声构字法 。
左边仍然是“奚”,而右边是个“隹” 。隹,上古时与鸟同义 。
从此后,人们写“鸡”,有从“鸟”的,也有从“隹”的 。细究原因,现实中既有长尾巴的公鸡,也有矮胖尾短的母鸡 。
大概是古人难以分辨鸡应属长尾鸟还是短尾鸟,或者是为了在文字上也能区别鸡的性别,因此将鸡在“鸟”和“隹”的归类中均占有一席之地 。隶变后的楷书结字与小篆相同,为从“隹”、“奚”声的形声字(如图十一) 。
此后,“鸡”字的字形无多大变化 。直至简体字(如图十二),把“隹”又还原为“鸟”,并把左边的“奚”换成了“又” 。
而此“又”与“又”字本身的意义无关 。如同“难”、“欢”、“树”、“凤”、“聂”等字中的“又”一样,是一种简化符号,既不表意,也不是声符 。
《说文解字》:“鸡,知时畜也 。”《玉篇》也说:“鸡,知时鸟 。”
古代农耕社会,寻常家没有计时器,也许正是鸡能啼晨给农家们带来方便的缘故,我国不少地方至今还沿袭着一些有关鸡的风俗 。如山东曲阜一带,宴席上第一道菜总是鸡,说是“万事‘吉’当头”,又说“无鸡不成席”、“喜庆之事鸡开路” 。
西汉时,韩婴在《韩诗外传》中,学者刘向在《新序·杂事第五·鸿鹄与鸡》中,都分析了鸡有文、武、勇、仁、信“五德”,羽毛斑斓的雄鸡竟成了古人道德上的楷模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个大老粗儿,却有一首著名的咏鸡诗 。
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辛酉鸡年),他亲自到翰林院文华堂与学士们饮酒赋诗,以“金鸡报晓”为题,首先提笔写道:“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 。”众人看后,无不窃笑,这叫什么诗啊?接着,朱元璋续出后两句:“三声唤出扶桑日,扫败残星与晓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