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纸上谈兵?赵国换将有机会打赢长平之战吗?( 二 )


大多数人对廉颇的了解始于“将相和”的故事 , 而在长平之战基本成型 , 历史上的廉颇是以一个老将的面目出现 , 重守轻攻 , 似乎魄力不足 , 这种缺乏“亮剑精神”的性格在今天会引来很多批评 。上党失陷后 , 廉颇有三种选择:收复上党、徐图进取当然最好 , 可惜并不现实;放弃上党 , 撤兵返国等于逃跑 , 亦不可行;因此廉颇只有固守待变 , 他执行的是一种弹性防御战术 , 精心构筑了主阵地 , 设立了很多前哨据点 , 特别是让裨将赵茄在外围进行威力搜索 , 目的是探知对方虚实 , 为全面反攻做准备 , 这可能是对齐、魏作战经验的一种总结 , 然而秦国用兵威猛 , 岂是齐、魏可比 , 一上来就是泰山压顶 , 根本不给喘息之机 , 一连串激烈的前哨战让赵军损失惨重 , 几个据点全部丢失 , 赵茄阵亡 , 廉颇的弹性防御被打得稀巴烂 , 又找不到解决之法 , 这才转为消极防御 。
古罗马也有类似的情况 , 公元前218年 , 号称欧洲四大名将之一的汉尼拔翻越比利牛斯山和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 , 在特雷比亚河畔大败罗马人 , 次军又在特拉西梅诺湖取胜 , 为了对付不可战胜的汉尼拔 , 罗马新任统帅费边?马克西穆斯采用了一种全新的战术 , 罗马军队刻意与汉尼拔保持距离 , 而不断袭击他的补给线 , 当汉尼拔准备从资源耗尽的坎帕尼亚撤退时 , 他发现所有的隘路都被费边封锁了 。如果换成一个二流将领 , 这可能会演变成一场灾难 , 但汉尼拔还是用诡计逃出了陷阱 。费边战术实际上是一种侧翼作战理论 , 强调用不断的机动 , 在不进行正面交战的情况下保持心理威慑 , 配合小规模袭扰和切断补给线 , 争夺战略主动权 。
在西庇阿成长起来以前 , 费边战术是有效的 , 虽然这损害了罗马的威望 , 但总比再来一次坎尼灾难要好 。相比费边 , 廉颇的被动防御缺乏积极的成分 , 他没有试图切断秦军的补给 , 也没有进行任何诱敌的机动 , 只是依托筑垒阵地固守 。在秦强赵弱的总体态势下 , 这种单纯相持不会有什么效果 , 当然这也不等于说秦国就愿意打持久战 , 总之历史没有给廉颇证明自己的机会 , 因为他很快被赵括替换了 , 我们更愿意相信廉颇的消极是在等待机会 。
这种机会未必没有 , 一种可能是韩、魏参战 , 虽然秦国在外交上作了极大努力 , 但三晋联合仍有可能 , 而且会使秦军的侧翼完全暴露;另一种可能是秦军耐不住性子 , 开始猛攻赵军大营 , 这是廉颇最期望的 , 也意味着秦军打光了所有底牌;对赵军来说最好的一种情况是 , 秦军久攻不下 , 轻视赵军 , 分兵去攻占附近城池 , 这几乎是把胜利送上门了 , 但很难想象白起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 怎样促使秦国犯错误 , 这才是廉颇要考虑的问题 。
突围
传统史书中的长平之战相当简略 , 其中最大疑问是战役后期的围歼战 , 我们都知道 , 冷兵器时代包围一支45万人的部队是相当困难的 。长平的主战场在丹河两岸 , 是一块类似矩形的40平方公里区域 , 东、西、北三面环山 。秦军的大本营在光狼城 , 白起加固了纵深阵地 , 把赵括诱入以韩王山为中心的丹河、小东仓河之间的三角地带 , 那里有赵国早前修建的石长城 , 也是个无法施展兵力的鬼地方 , 只能坐以待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