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人倾向于把长平大捷看成是秦国强弩的功劳 , 臆想出各种可笑的场面:赵括和他的大军像割草般被密集的箭雨放倒 , 手持戈矛的秦军方阵如黑云般压向敌人等等 , 且不说秦弩对赵弩有没有这样的优势 , 最起码这已经构成了对一代名将白起的严重侮辱 。长平的功劳属于白起 , 而不是某种武器系统 , 白起把赵军分割为缺点明显的两个部分:赵括的主力人多无粮 , 另一部分人少粮多 , 两个部分要靠自己的力量突围都有困难 , 这是取胜的关键 。当然 , 赵括的无能也起了很大作用 , 根据史书中含糊不清的记载 , 赵括被围之后没有马上反击 , 而是就地防御 , 可赵军无粮 , 固守有何出路?46天后 , 他才组织突围 , 为时已晚 。
包围如此庞大的军队 , 即令白起也是第一次 , 赵括如果第一时间全力突围 , 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 即使秦军收紧口袋 , 秦昭王组织的河内民兵赶到 , 仍然有机会 。白起那支3万人的奇兵孤零零横亘在赵军主力和留守部队之间 , 缺乏补给 , 腹背受敌 , 它是如何坚持下来的?这是长平之战中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键因素 。有人认为 , 第一支秦军2.5万人是沿端氏河经仙公山和丹朱岭进入赵军后方的 , 他们肯定依托早前的长城作为阵地 , 另外5000骑兵在泫氏强渡丹河 , 沿小东仓河向北进至秦关 , 与前一支军队会合 , 封锁了由长平到秦关一线 , 来自河内的民兵控制了通往邯郸的道路 。赵括可以摆出继续向丹河西岸突破的架势 , 吸引秦军主力 , 然后集中精锐返身对付据守石长城的秦国奇兵 , 重新夺回主动权 。
赵孝成王御驾亲征
生死存亡的战略决战 , 很多君主都选择御驾亲征 , 秦昭王不是就甘当民兵司令支援白起吗?而无所作为的赵孝成王稳坐邯郸 , 坐视主力覆灭 , 自然免不了挨骂 。
其实 , 御驾亲征这事 , 也不是有胆量就行 , 还要看天时人事 。西汉时刘邦不听娄敬的良言 , 跑到边境去打匈奴 , 结果引出个白登之围;宋真宗时 , 辽国打上门来 , 主政的寇准力排众议 , 保护皇帝上了前线 , 挽救了北宋的江山;明英宗时 , 瓦剌犯边 , 太监王振力主皇帝亲征 , 结果50万大军在土木堡全军覆没 , 要不是于谦坐镇北京 , 明朝可能就亡了 。
赵孝成王御驾亲征 , 必定与秦昭王的河内民兵碰面 , 胜算如何?我们先看看兵力对比 。东汉末年 , 承平已久的河内郡也只有50万人口 , 战国时不可能超过20万 , 16岁以上的男性最多8万 。赵孝成王的家底也不多 , 邯郸的守军只有10万挂零 , 还有30-40万城市平民 , 他可以把正规军全调出来 , 武装平民守城 。从距离上看 , 邯郸到长平直线200公里 , 强行军5天可以赶到 , 时间上确实来得及 。然而 , 10万赵国正规军能不能对付8万秦国民兵?
【赵括纸上谈兵?赵国换将有机会打赢长平之战吗?】硬拼肯定不是办法 , 何况秦昭王还在河内坐镇 , 仗打到这份上 , 双方的神经都很紧张 , 赵孝成王不妨用疑兵之计 , 虚张声势 , 多路推进 , 造成大军压境的假象 , 对外号称调动防御匈奴的北方大军增援长平 , 乘秦国的民兵惊慌 , 一战可破 , 通往长平的道路一旦打开 , 不仅白起的阻援计划破产 , 他的3万奇兵陷入夹击之中 , 赵军也许能扭转颓势 。
- 完璧归赵的主人公是谁 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是谁
- 纸上谈兵的故事 纸上谈兵的故事视频
- 历史上的赵国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以前的赵国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 长平之战 坐拥良将的赵国为何会败如此惨烈?
- 叫赵括,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 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是谁
- 赵国国土面积 赵国是哪个时期的
- 纸上谈兵这个成语说的是谁?赵括是个什么样的人?
- 赵括到底是天才还是蠢材?长平之战的失败错并不在于赵括
- 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是谁?赵括指挥了哪场战争?
- 赵括真的只会纸上谈兵吗?战国赵括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