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古代文字有哪些 有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大篆、隶书、楷书等 。
1、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 。
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 。属于上古汉语(old chinese),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语系的语言 。
甲骨文发现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殷墟,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
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 。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 。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 。
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 。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 。
甲骨文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
2、金文
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的钟或鼎上的一种文字 。金文起于商代,盛行于周代,是由甲骨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字 。
因铸刻于钟鼎之上,有时也称为钟鼎文 。据统计,金文约有三千零五字,其中可知有一千八百零四字,较甲骨文略多 。
金文上承甲骨文,下启秦代小篆,流传书迹多刻于钟鼎之上,所以大体较甲骨文更能保存书写原迹,具有古朴之风格 。金文在笔法、结字、章法上都为书法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贡献 。
3、石鼓文
石鼓文,先秦刻石文字,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 。发现于唐初,共计十枚,高约三尺,径约二尺,分别刻有大篆四言诗一首,共十首,计七百一十八字 。
内容最早被认为是记叙秦王出猎的场面,故又称“猎碣” 。宋代郑樵《石鼓音序》之后“石鼓秦物论”开始盛行 。
清末震钧断石鼓为秦文公时物,民国马衡断为秦穆公时物,郭沫若断为秦襄公时物,今人刘星、刘牧则考证石鼓为秦始皇时代作品 。
石鼓刻石文字多残,北宋欧阳修录时存四百六十五字,明代范氏天一阁藏本仅四百六十二字,今之“马荐”鼓已一字无存 。原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石鼓馆 。
4、大篆
大篆是西周晚期普遍采用的字体 。相传为夏朝伯益所创 。广义的大篆指小篆之前的文字,包括金文(或称“钟鼎文”)与籀文(金文之繁化),而当代汉字学家推算秦朝应尚有甲骨文,所以现在也包括其中 。
大篆狭义指籀文,遗存石刻石鼓文,以周宣王时的太史籀所书而得名;石鼓文因刻于石鼓上而得名,是流传至今最早的刻石文字,为石刻之祖 。
5、隶书
隶书,有秦隶、汉隶等,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
根据出土简牍,隶书始创于秦朝,传说程邈作隶,汉隶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上承篆书传统,下开魏晋、南北朝,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
6、楷书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 。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 。《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 。这种汉字字体端正,就是现代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
楷书也是一种官名 。《新唐书·百官志二》记中书省史馆有楷书二十人,写国史楷书十八人 。楷书作为官名也称作楷书手,掌缮写之事,在同一机构中并置,因具体分工有所不同 。
《通典·职官二十二》记楷书手为流外勋品官 。宋代无楷书手之称,惟称楷书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