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最重要一点,就是楚国与罗国之间的关系,秦嘉谟本《世本》言:“罗氏,本自颛顼,末胤封于罗,国为楚所灭,子孙以为氏 。”杜预《左传?桓公十二年》注为:“罗,熊姓国 。”《楚世家?正义》:“罗,熊姓 。”可见罗与楚同族,并非淮夷,若按杨采华之言,则是文献记载之误,即因为罗出于熊盈,以“熊盈”之“熊”为姓,因楚王族称熊,因此被后世误认为与楚同族,但杨采华之言或许是为了调和郭沫若的楚人来源东夷说与楚人来源中原说,此说并不可取 。
此处的“炎”应该是指“郯”,而郯恰好位于东方淮夷之地,而此处的楚与熊绎之楚应该并没有关系,为商王朝的盟邦,与武庚一起叛乱,被灭亡,也就是河南滑县的楚 。
那么也就是说楚人包括有两支,一支可称荆,多称子,即是芈姓楚人,一支是位于今河南滑县的商王朝盟邦的楚,青铜器称楚伯 。
如果说河南滑县的楚国和芈姓楚人还比较容易区分的话,楚蛮河芈姓楚人就被大多数学者混为一谈了 。
先来说一下楚人 。比如《竹书纪年》记载:“(桀)二十一年,商师征有洛,克之,遂征荆,荆降 。”这里的“荆”应当是指的芈姓楚人,因为在此之前商讨伐了楚人的盟邦昆吾、豕韦、大彭等,同样,作为夏盟邦的楚人也应该受到讨伐,再则荆蛮位于江汉区域,商汤翦灭夏羽翼是不会远至江汉区域的 。同时由于楚人虽暂时降于殷商,但毕竟与商并非一心,因此不久即叛乱,武丁再次伐楚,比如《越绝书》作:“汤行仁义,敬鬼神,天下皆一心归之 。当是时,荆伯未从也,汤于是乃饰牺牛以事荆伯,乃委其诚心 。”《商颂》也有武丁时期:“挞彼殷武,奋伐荆楚 。”同样,这也与《楚居》记载吻合,根据《楚居》记载,季连曾与武丁进行联姻,大概楚人屈服后为了生存与商王朝联姻以表示自己臣服于商 。
季连,根据《楚世家》记载:“季连生附沮,附沮生穴熊 。其后中微,或在中国,或在蛮夷,弗能纪其世 。”即指季连在夏之时,季连生附沮,沮生穴熊,穴熊之后楚人开始衰微,或在中原、或在蛮夷之地,而根据《楚居》所记载,季连为鬻熊祖父,鬻熊即为穴熊,则季连应在商朝后期,而称“弗能纪其世”,大概是因为司马迁不能记录此中的楚人世周人系,因此误将季连作夏朝之时 。
楚人虽短暂臣服于商,但毕竟与商存在矛盾,因此在周兴起后,其首领便投奔周文王,成为了周王朝的开国功臣之一,楚蛮则与楚人相反,一直与周王朝是敌对关系 。
荆蛮与周王朝所爆发的最大的战争,大概就是导致周昭王身死汉水了,如《史记?周本纪》记载:“康王卒,子昭王瑕立 。昭王之时,王道微缺 。昭王南巡狩不返 。卒于江上 。其卒不赴告 。讳之也 。”古之学者大多片面的认为周昭王为楚所害,如王逸在补注《天问》中“昭后成游”时说:“南至于楚,楚人沉之 。”今之白寿彝、吕思勉、朱绍侯、魏昌、杨宽等人也都力主此说 。但经过七八十年后楚国竹简以及西周青铜器的大规模出土,这种理论就经不住推敲了 。
按《竹书纪年》记载:“周昭王十九年,天大曀,雉兔皆震,丧六师于汉 。”《说文》记载:“师,二千五百人为师 。”六师,即一万五千人,按楚人当时弱小,是无法抗衡周昭王如此强大的军队的,且此军队是周昭王的精锐禁卫军,而且包括有南方诸多诸侯国 。那么楚国有没有这么强大呢?根据《楚居》记载,此时的楚国甚至没有祭祀的小牛,国力不仅弱于权、庸,甚至连鄀国都远远强于楚,如果是伐楚,周昭王是不必要这么多兵力的,可能有人说,周昭王可能是炫耀武力,但按《史墙盘》也有铭文:“广能楚荆,惟患南行 。”“能”为柔远能迩之“能”,是安抚怀柔之意,这个就足以说明周昭王所伐的楚势力当是非常强大的,甚至周王朝对他的讨伐都有些力不从心,而试图采取安抚的策略 。显然弱小的楚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
- 历史上威武不屈的大丈夫南霁云竟真的存在吗?
- 发生在元宵节的历史往事
- 南齐萧赜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南齐萧赜
- 新成立的历史意义
- 亚当夏娃的故事简述? 亚当夏娃的故事解析
- 魏璎珞历史原型 魏璎珞历史原型令妃结局
- 历史上慈禧太后一共有几个儿子? 慈禧太后的儿子选皇后
- 两小篆怎么写
- 详细盘点那些中国历史上死得最窝囊的名人
- 历史上最“幽默”的战书 晋文公退避三舍败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