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草起于何时,又有汉末张芝和东晋王羲之、王洽两种说法 。从传世的表、帖和出土的汉简、汉砖看,在汉末以八分书为正体字的同时,已经出现近似真书的写法 。
草书也会随之变异 。略晚于张芝的草书家崔瑗作《草书势》,对草书有“状似连珠,绝而不离”、“绝笔收势,馀?纠结”、“头没尾垂”、“机微要妙,临时从宜”的描述,可见汉末的草书笔势流畅,已不拘于章法 。
书体演变本来没有截然的划分 。说今草起于张芝是从新体的萌芽看;说今草起于二王,是着眼于典型的形成 。
唐代以来真书沿袭至今 。草书在唐代出现了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狂草,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狂草亦称大草,笔意奔放,体势连绵,如唐朝张旭《千文断碑》、《古诗四道》,怀素僧《自叙帖》等等,孙过庭《书谱》字字区别,不相连接,而笔意活泼、秀媚 。
“大草”与“小草”相对称,大草纯用草法,难以辨认,张旭、怀素善此,其字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 。清朝冯班《钝印书要》谈学草书法云:小草学献之、大草学羲之,狂草学张旭不如学怀素 。
怀素的草字容易辨认,字迹清瘦见形,字字相连处亦落笔清晰易临 。张旭字形变化繁多,常一笔数字,隔行之间气势不断,不易辨认,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韩愈《送高闲上人序》中提到张旭草书以“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而有动于心,必于草书挥毫发之”,故学张旭难 。
[编辑本段] 衍生与发展 近常见隶书笔法中带草笔飘逸之体,谓隶草,有些像章草,这与平时善写隶书精熟有关,故书隶草能独树风格 。也是书写表演的一种手法 。
“破草”是现代书家中最常见的,如书法家梅湘涵的书法作品,它的特点是点划结体,使转和用笔,多为从古到今各书家中的结体演变成自己风格,王羲之书体中学一些,王铎法帖中取一些,祝允明、孙过庭等等历代名家中取其长处,集自己之品貌,任意发挥,洒脱自如,这种写法和今草相似 。行草有“草行”之说,书体中带有许多楷法,即近于草书的行书 。
笔法比较流动,。
5. 会字行书怎么写 一、会字行书写法如下:二、释义:[ huì ]1、聚合;合在一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431343730起:~合 。
~齐 。~诊 。
~审 。2、见面;会见:~面 。
~客 。昨天没有~着他 。
3、有一定目的的集会:晚~ 。舞~ 。
开~ 。报告~ 。
晚上有一个~ 。4、某些团体:工~ 。
妇女联合~ 。5、庙会:赶~ 。
6、民间朝山进香或酬神求年成时所组织的集体活动,如香会、迎神赛会等 。7、民间一种小规模经济互助组织,入会成员按期平均交款,分期轮流使用 。
8、主要的城市:都~ 。省~ 。
9、时机:机~ 。适逢其~ 。
10、应当:长风破浪~有时 。11、理解;懂得:体~ 。
误~ 。心领神~ 。
只可意~,不可言传 。12、熟习;通晓:~英文 。
~两出京戏 。13、助动词 。
表示懂得怎样做或有能力做(多半指需要学习的事情):我不~滑冰 。这孩子刚~走路,还不大~说话 。
14、助动词 。表示擅长:能说~道 。
~写~画的人倒不太讲究纸的好坏 。15、助动词 。
表示有可能实现:他不~不来 。树上的果子熟了,自然~掉下来 。
16、付账:~账 。我~过了 。
17、见〖会儿〗、〖会子〗 。[ kuài ] 总计:~计 。
三、相关组词:开会 大会 不会 工会 会议 学会 兴会 会心 会场 晚会 会面 机会 盛会 省会 财会 会稽 扩展资料:一、字形演变:“会”是“烩”的本字 。会,金文 (合,合并) (米,米饭,代主食),表示将菜肴与米饭主食同锅合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