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比赤壁官渡的兴势之战 史上让蜀汉延国20年( 三 )


当费祎率领的蜀军主力姗姗来迟时 , 蜀汉最危急的时刻已然过去了 。反过来 , 倒是曹爽率领的魏军此刻身处险地 。魏军受阻于兴势 , 未能出谷道在富庶的汉中平原“因粮于敌” , 而关中及氐羌的千里运输不能保障粮食供应 , 牛马骡驴大量死在运输途中 , 运夫号泣于道路上 。远在洛阳的司马懿到底老奸巨猾 , 意识到局势大为不妙 , 写信警告曹爽:现今蜀军已经占据险要的兴势 , 你们处在进不能战 , 退则被截击的全军覆没境地 , 到时候怎样承担如此重大的责任?!郭淮——曹爽的先锋 , 同时也是司马懿的旧部 。此人长期镇守秦、陇 , 一向以英勇善战著称 , 此刻也察觉局势危险 , 于是主动撤军 , 这样避免了军队的无谓损失 。等到5月 , 曹爽终于接受司马懿的劝告 , 引军回国 , 费祎却不愿意他走得如此轻松自在 , 乘机进兵 , 依托曹爽退兵路上的沈岭、衙岭、分水岭堵击曹爽 。魏军争夺山险苦战 , 勉强通过 , 但是征调来用作运输的牛马几乎死光丢光 , 关中多年积蓄的物质为之消耗一空 。至此 , 兴势防御战以蜀军的获胜宣告结束 。
【堪比赤壁官渡的兴势之战 史上让蜀汉延国20年】这场战役不为后世所注意 ,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名将”效应 。整场战役不但与前三国时期将星云集的赤壁之战不可同日而语 , 甚至连后三国时期有名的人物如司马懿、姜维等人也都置身事外 。在参战将领中 , 名气最响的恐怕是日后路人皆知其心的司马昭了 , 然而 , 其时此人不过是曹爽麾下一名打酱油的“征蜀将军” 。于是 , 相比同时期的其他战役 , 很多作家较少着墨此战 , 甚至忽略了此战 。但是 , 这场兴势防御战的意义却绝非如此无足轻重 , 明朝战略家刘基在其著作《百战奇略》中 , 将此战列为“退战”的经典战例:一旦敌军占有绝对地理优势 , 你已难以继续战斗 , 唯一可行的选择就是迅速撤退 。很大程度上 , 兴势防御战是三国时期最重要也最被低估的战役之一 。一方面 , 曹爽首次用兵即遭到惨败 , 使其威望和影响力骤跌 , 为5年后他在与司马懿的权力争斗中最终倒台埋下伏笔 。而接连3次攻伐汉中的失败(219年曹操败于刘备、230年曹真与司马懿败于诸葛亮 , 244年曹爽败于王平与费祎) , 令魏国内部对伐蜀产生畏惧心理 , 当20年后司马昭决议伐蜀之时 , 举朝大臣竟然只有钟会一人赞成 , 连在前线与姜维交战多年的宿将邓艾居然也觉得蜀汉无隙可趁 , 反对攻蜀 。其时 , 地跨整个北中国的曹魏竟然畏惧仅有益州之地的蜀汉如虎 , 着实令人大跌眼镜 。
另一方面 , 兴势防御战的情况表明 , 蜀汉兵力的战略部署存在缺陷 , 即汉中前线与后方援军的驻地距离太远 , 遇有急难赴救要耗费较多时日 。为此 , 费祎代蒋琬主政后 , 立即将蜀军主力移驻涪县东北数百里的汉寿(今四川广元昭化北) 。这里可依托西汉水(嘉陵江)运输之便 , 与汉中的距离也被缩短了一半 , 能更加迅速地支援前方 , 不失为攻守兼备的妙手 。而姜维继费祎统率蜀军之后 , 却错误地总结了兴势之战的经验 , 认为固守秦岭外围 , “适可御敌 , 不获大利” , 决定放弃汉中外围 , 收缩防守 , 撤消了外围的大部分据点 , 将蜀汉军队集中到汉、乐二城(恰是兴势之战时王平反对的意见) , 企图以此来诱使敌军重兵进入汉中盆地 , 待其乏粮撤退时再行反攻 , 全歼来寇 。结果 , 姜维的决定铸成大错 , 待到钟会伐蜀时 , 魏军轻易地进入汉中平原 , 攻破阳安关(编注:阳平关在蜀汉后期又名阳安关) , 引起蜀国北部防御体系的全线崩溃 , 在3个月内蜀汉便土崩瓦解宣告灭亡 。这恰恰从正反两面证明 , 在兴势之战中作出正确决策的王平 , 堪称延续蜀汉国祚廿年的大功臣 。而作为名将形象的王平与这场兴势防御战一样 , 却早已湮没在历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