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古代怎么写( 四 )


其实,自中国的文学史一开始,文学就被酒所纠缠 。中国最早的文学作品《诗经》和《楚辞》都有不少篇贴咏到酒 。《诗经》里面约有三十篇提到了酒,正好占了全部诗歌的十分之一 。屈原更好玩,他的词赋中出现了椒酒、桂酒等名目,但他却宣称自己不喝酒:“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但总有点此地无银的感觉 。尚且,若真的并非酒人却非要在诗中写酒,正是证明了酒对于诗歌之无往而不在,想逃也逃不掉了 。
酒能使人大脱离世俗的困扰,写出真情的诗篇 。从物理特性来说,酒能使人的大脑皮质兴奋,使人的情绪和思维进入高度活跃状态,调动起经验的记忆和平时沉积在大脑中而不大能意识得到的大量信息,催化出灵感 。苏轼在《和陶渊明〈饮酒〉诗》中道“俯仰各有态,得酒诗自成”,即是说世间万物各有形态,到处都有诗意,一喝酒,诗就来了 。所以他叫酒做——“钓诗钩”,哈,绝 。他更把前人的“文章本天成,妙手自得之”演化成“文章自天成,饮酒自得之” 。
故此,酒催诗文 。诗酒两物从来就是联称的 。以酒催诗文,最有名的当然是陶渊明、李白、杜甫、苏东坡等大家了 。
饮酒想起诗,赋诗想起酒 。酒与诗好象是孪生兄弟,结下了不解之缘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我们从中闻到浓冽的酒香 。饮酒是乐事,但由于受到生产力的制约,酿造一点酒并不容易 。所以有了一点酒,往往想到我们的祖先,用作祭祀之用,与神灵共享 。
清酒既载,驿牡既备 。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诗经·大雅·旱麓》
祭祀者并不是白白地请吃请喝,而是对神都抱有希望 。水旱风雷,常常威胁着人们的生存 。在无法主宰自然的情况下,只能向神灵祈祷风调雨顺,禾稼丰收,免于饥馑 。“自今以始,岁其有 。君子有谷,诒孙子 。于胥乐兮 。”(《鲁颂·有马必》)从春而复,由夏而冬,人们一面披风雪,冒寒暑,不停耕耘,也一面向神灵膜拜,暗暗祝祝寿,然而真正让人们眉开眼笑,饮得安乐,饮得热闹的,当是在禾稼登场的时候 。
一边饮酒,一边做游戏,这是宫廷宴会最为常见的 。他们投壶发矢,以决胜负 。《行苇》中对此类多有描写:“敦弓既坚,四金候既钧 。舍矢既均,序宾以贤 。”胜负既定,欢呼声起,于是以大斗酌酒,互相碰杯,祈祷福禄 。即使祭祀,也只是徒具仪式,实际上是让美酒灌满自己的皮囊 。
7. “酒”在古代诗词中的形象 自曹操“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道出酒的特殊功效———解忧,酒便成为古代文人才子所喜好的东西,便被赋予丰富的意蕴,频繁出没于诗词歌赋之中 。在众多意蕴中,酒作为一种愁的美学载体,最易被作者和读者所认可 。
古代诗词中不乏风格鲜明独特之作,有的飘逸清雅,有的沉郁悲壮,有的精致爽俊,有的超凡真率 。诗词的题材大致不外乎边塞、羁旅、牢骚、山水田园、言志闺怨之类,但无论怎样的风格,何种题材,一般在诗句中出现“酒”,便或多或少地会染上一种愁绪 。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等等都写得慷慨悲壮,里面的爱国之情,让人动容,但更能牵动人心的是隐含于其中的淡淡的凄凉悲苦 。而“醉里挑灯看剑,梦里吹角连营”又添了一丝雄浑之气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又为其添了一缕乐观,但其基调是悲壮凄苦 。也正是一丝淡淡的哀愁,更显其英雄形象之壮美,而这种意蕴的载体就是“酒” 。
失落失意是众多文人墨客共有的情绪 。李白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都是“借酒消愁”之作 。他们壮志难酬,抱负难伸,知音难觅,便唯有对酒倾诉,便有“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之叹,“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之愤 。而这种“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之愁,是诗人们尽力去掩饰却又无意之间表现出来的贯穿于全诗的情绪 。虽有“人生得意须纵酒,莫使金樽空对月”之举,但这种“快意”实是失落之愁情,没有酒便不得解脱,又不得不落个“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