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被作为一个课程的基本理念而提出 。探究式学习由此而成为语文数学必须面对的课题 。
然而,探究式学习在我国毕竟尚处于探索阶段,可供广大教师参考的资料十分缺乏 。从国外各国教学研究的现状看,探究(inquiry)作为一种学习的方式,最早是在科学教育改革中提出,然而在理科各科教学中得到普遍运用,在人文学科,特别是语文学科教学中运用与实践很少,。
5. 如何进行课例分析 1、课例研究的操作模式
基本操作模式:问题——设计——实践——反思——总结 。
问题 。课例研究的问题产生于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任务的落实、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的指导与点评等等产生的困惑与疑问 。问题通常就是进行课例研究的主题 。
课例必须把问题作为深入思考的对象,重点关注学生真实的课堂生活:
学生在学习什么;
学生是如何学习的;
学生学得怎么样;
我们能够为学生提供什么;
“课”怎样教才能更好地适合学生的需要,等等 。
设计 。简单而言就是备课、写教案,即根据已有的实践经验和学习掌握的新教学理念,围绕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出具体详细的上课教学方案 。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首先由一位教师进行设计,然后在小组会上介绍教学设想与意图,大家讨论研究,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和补充,完善教学设计;二是先进行小组集体讨论(集体备课),确定教学方案的框架结构和具体的教学处理细节,然后由上课教师写出教学实施方案 。
实践 。上课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其它教师听课、观察、记录 。
反思 。召开反馈会议,对上课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找出设计方案与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之间的差距,提出修改的方案和细节,形成第二次上课的教案 。
对一个问题的研究、解决通常需要多次“设计——实践——反思”的循环往复 。
总结 。对研究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及其过程进行全面反思,并撰写出课例研究报告 。
2、常用操作模式
实际操作中的活动形式通常有以下四种:
第一种,一位教师围绕主题,就同一教学课题连续上多次研究课 。适宜学科有:中学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美术、音乐等学科;小学英语、社会、体育、美术、音乐等学科 。
第二种,几位教师围绕同一主题,就同一教学课题先后顺次上多次研究课 。适宜学科有:中学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小学语文、数学等学科 。
第三种,几位教师围绕同一主题,就不同教学课题先后顺次上多轮研究课 。主要适宜于同年级教学班少的学科或者进行专题式研究,如:小学教学点,辅助线作法、古诗文教学、阅读课教学、片段写作、试卷讲评方法、基本概念的复习教学等等 。
第四种,一个教师围绕主题,就不同教学课题连续上多次研究课 。
文章插图
- 同意行书怎么写
- 篆体快乐怎么写
- 白礼怎么写
- 分机号码怎么写
- 兔子身上有癣怎么办 兔子脚上长癣怎么办
- 银饰变黑怎么回事 银饰变黑怎么处理
- 珍珠怎么鉴别真假中药鉴定 珍珠怎么鉴别真假
- 石榴树结果后烂果怎么办
- qq聊天记录删除了怎么恢复 qq聊天记录删除了怎么恢复oppo
- 申请表英文 申请表英文怎么说